民事案件开庭审理流程

姚平婚姻家事律师 2023.06.156人收看
导读:
民事案件是指民事法律关系的当事人之间的争议,需要通过法院审判解决的案件。本文将详细介绍民事案件开庭审理流程,包括立案、送达、庭前准备、开庭审理、调解和判决等环节,

民事案件是指民事法律关系的当事人之间的争议,需要通过法院审判解决的案件。本文将详细介绍民事案件开庭审理流程,包括立案、送达、庭前准备、开庭审理、调解和判决等环节。

一、立案

立案是民事案件审理的第一步,指法院依照当事人的诉状或申请书等材料,决定将案件纳入审判程序。当事人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或者通过律师委托代理。法院应当在接到起诉书或者申请书后的7日内,决定是否受理,未受理的应当书面告知当事人并说明理由。

案例:小明因为货物交易纠纷,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收到起诉书后立即受理,并通知对方当事人。

二、送达

送达是指法院将诉讼材料送交对方当事人,并告知其案件的相关事项和权利义务。送达方式主要包括邮寄送达、公开送达、公告送达等。当事人需在规定时间内进行答辩,否则将被认定为承认对方主张。

案例:小明所诉的对方当事人因故未收到送达材料,导致案件延迟受理。法院依照法律规定进行公告送达后,当事人进行了答辩。

三、庭前准备

庭前准备阶段是指在开庭审理前,双方当事人及其代理律师进行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对证据材料进行对抗、确认当事人的诉讼请求和被诉请求、就争议问题进行商议等。

案例:在庭前准备阶段,小明对货物交易的证据材料进行了整理和准备。同时,他就货物数量和交付时间等问题进行了商议和沟通。

四、开庭审理

开庭审理是指人民法院规定的时间和地点,对当事人进行听证、审理、判断的程序。在开庭审理阶段,法官将传讯双方当事人出庭,并进行实质性审理和辩论。

案例:法院依照规定时间和地点,进行了货物交易纠纷的开庭审理。双方当事人及其代理律师到庭,对案件进行了辩论。

五、调解

调解是指当事人在人民法院审判机关的主持下,共同协商、寻求和解的过程。调解达成协议后,法院将作出调解书,调解书具有强制执行力。

案例:在开庭审理的过程中,法院主持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经过双方同意,达成了和解协议,法院依照协议作出了调解书。

六、判决

判决是指人民法院对民事案件依法作出的书面裁定。判决书中应当明确判决结果,包括认定事实、适用法律、维护权益等方面。

民事开庭程序步骤是什么

1、民事开庭程序步骤是:

(1)宣布开庭;

(2)法庭调查。法庭调查又包括当事人陈述、举证质证;(3)法庭辩论。法庭辩论遵循先原告后被告,然后互相辩论的顺序,辩论的内容是双方当事人争论的焦点;(4)当庭调解。法庭会询问当事人是否调解,如果同意调解,可以休庭调解,如果不愿意调解,则进入宣判程序;(5)宣判。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三十七条开庭审理前,书记员应当查明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是否到庭,宣布法庭纪律。开庭审理时,由审判长核对当事人,宣布案由,宣布审判人员、书记员名单,告知当事人有关的诉讼权利义务,询问当事人是否提出回避申请。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 功能联系删除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