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职没签劳动合同如何赔偿

姚平婚姻家事律师 2023.06.27626人收看
导读:
方式二:申请人事仲裁或劳动争议仲裁如果用人单位不愿意签署合同,员工可以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进行投诉、申诉,要求用人单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方式:方式一:协商签订劳动合同首先,员工应该与用人单位进行沟通,共同商定劳动合同的内容,并尽快签署合同以规范双方工作关系,由于该公司一直没有向员工签署劳动合同,公司在离职时出现了一定的法律风险,结论:入职未签劳动合同存在法律风险,不仅可能影响员工的劳动权益保护,也可能在未来发生劳动法律纠纷时,影响维权,公司方面选择协商签订劳动合同,同时对该员工重新开展工作合法化手续,并为其补足了各项劳动待遇和保险补偿,在签署劳动合同之前,员工应该逐一审查合同条款,确保内容完整、准确,不含有违法、不合理或不公正的内容,以免将来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入职是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决定,而签署劳动合同也是一项必要的程序。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员工很可能由于各种原因入职未签劳动合同,这样的情况发生时该如何处理?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入职没有签署劳动合同是不符合国家劳动法规定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十条之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而且劳动合同应当于劳动者开始工作前订立。因此,员工和公司之间如果没有书面劳动合同,则属于违法行为。

那么,如果入职时没有签署劳动合同会带来哪些后果呢?首先,这可能会使得员工在获得劳动权益保护上存在困难。例如,如果员工因工作而产生了意外伤害,没有签订合同将增加获得工伤赔偿的难度。此外,如果发生劳动争议,员工将难以依靠合同进行法律维权。

那么,如果确实出现了没有签署合同的情况,应该如何处理呢?可以考虑以下几种方式:

方式一:协商签订劳动合同

首先,员工应该与用人单位进行沟通,共同商定劳动合同的内容,并尽快签署合同以规范双方工作关系。在签署劳动合同之前,员工应该逐一审查合同条款,确保内容完整、准确,不含有违法、不合理或不公正的内容,以免将来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方式二:申请人事仲裁或劳动争议仲裁

如果用人单位不愿意签署合同,员工可以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进行投诉、申诉,要求用人单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这时,劳动制度审查和劳动争议仲裁的主管部门将会介入协调。

方式三:起诉用人单位

在无法通过协商或仲裁解决的情况下,员工可以选择通过诉讼解决问题。经过法律程序后,如果判定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合同违规行为,将会被强迫补偿受损的员工,同时也会面临处罚。

案例分析:

2019年,某公司收到了员工的离职申请,但在处理离职手续过程中发现该员工的劳动合同一直没有实质性签订。由于该公司一直没有向员工签署劳动合同,公司在离职时出现了一定的法律风险。公司方面选择协商签订劳动合同,同时对该员工重新开展工作合法化手续,并为其补足了各项劳动待遇和保险补偿。

结论:

入职未签劳动合同存在法律风险,不仅可能影响员工的劳动权益保护,也可能在未来发生劳动法律纠纷时,影响维权。因此,公司应该在员工入职之际尽快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并保证合同内容完整、合法、公正。如果该情况已发生,可以选择协商签约、人事仲裁或法律诉讼等方式加以解决。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 功能联系删除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