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欠钱子女有义务还吗?

导读:
在生活中,不少人都会在经济上给予父母一些帮助,即便是向父母借钱。但在一些情况下,父母可能因为种种原因欠下了子女的债务,这时子女是否有权要求父母偿还呢?
根据我国《侵权责任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以公序良俗为根据的礼仪性债务”是指一种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由于人情往来所产生的义务债务,因其基于道德的约定,具有法律效力。如果父母向子女借钱并未签订借据或者约定时间和利率等具体细节,则这种情况下的债务,完全可以视为一种“礼仪性债务”。
继承人以所得遗产实际价值为限清偿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超过遗产实际价值部分,继承人自愿偿还的不在此限。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对被继承人依法应当缴纳的税款和债务可以不负清偿责任。
在继承人以被继承人遗留的全部财产抵偿债务后,无论债务是否已清偿完毕,继承人都没有义务以自己所有的财产继续清偿,除非继承人本身自愿
简而言之,父母去世后,子女如果继承父母的遗产,那么相应的也继承了父母的债务,但是当父母的遗产小于债务的时候,继承人,即子女,是不需要用自己的财产进行抵扣的
所以民间所说的“父债子偿”是没有法律依据的,如果债权方找上门,要求子女偿还债务,子女是可以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的。
案例分析
案例一:王先生的父母拒绝还款
王先生在2018年时,先后向他的父母借款了100万元购买了一套房子。他与父母只签订了口头协议,但未规定还款期限和利率等具体细节。在此之后,虽然王先生多次向父母提出还款要求,但父母始终拒绝支付借款。于是王先生决定向法院起诉,要求父母偿还借款。
经过审理后,法院认为父母拥有还款能力,同时也认可了王先生的借款事实,因此判决王先生的父母偿还借款本金100万元及利息16万元。
案例二:张女士的母亲患病未能还款
张女士在2019年向母亲借款30万元买房。由于母亲患病,张女士没有向母亲索要还款,直到母亲去世后才与家人协商,决定清偿欠款。但其母亲的遗产,只够支付一部分借款。于是张女士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她的兄弟姐妹分摊母亲欠张女士的30万元借款。
法院审理此案后,认为张女士的母亲无力偿还借款主要是因为患病导致收入锐减,而此事并非张女士与母亲之间的不当行为导致,故其兄弟姐妹不需为欠款负责。
父母欠钱子女有义务还,这种债务从法律上讲是具有约束力的。如果父母拒绝偿还借款,则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借款人因抱病等事在短期内无力还款,应该采取适当的措施,避免因此而产生不必要的责任纠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