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折旧年限平均法_不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

导读:
不同的固定资产需要采用不同的折旧计算方法,接下来一起对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进行一个分析吧!
一、年限平均法——每年的折旧额是相等的。
例:企业某设备原始价值为641 500元,预计残值2 700元,预计清理费用1 200元,预计使用年限8年。按年限平均法计算该设备每年折旧费用。
年折旧额 = [641 500-(2 700-1 200)]&pide;8= 80 000(元)
二、工作量平均法——单位工作量所承担的折旧费是相等的。
例:企业购买一台设备,总价100万元。该设备预计使用寿命为运行10 000小时。该设备预计残值为10 000元,预计清理费为20 000元。企业本年运行了3 000小时。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1 000 000-(10 000-20 000)]&pide;10 000=101(元/小时)
本年折旧费=101×3 000 = 303 000(元)
三、加速折旧法
——“加速”,是相对于按使用年限平均法计算而言的;
——年限平均法下,固定资产在各年(各期)所计算的折旧价值完全相同;
——加速折旧法下,在使用固定资产的初期计提折旧较多,以后逐年减少,其递减的速度越来越快;
——是一种使固定资产投资在其有效使用年限中尽快、尽早加以回收的折旧方法。
加速折旧法的优势:
(1)可以促进企业加强技术进步,并加快固定资产回收速度,减少财产风险;
(2)固定资产在使用初期,其工作性能处于最佳状态,生产的产品质量高、产量多,给企业创造相对较多的收益,因此多计提折旧计入成本费用,更符合配比原则;
(3)在固定资产使用期限内,维修费由少到多递增发生的,采用加速折旧法抵减计提折旧,可以使各期负担的固定资产使用成本(维修费与折旧费之和)趋于平衡;
(4)可能会使企业获得所得税纳税方面的好处;
(5)真正考虑了固定资产的无形损耗。加速折旧法举例
(一)年数总和法——是以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的各年数字之和为分母,以年数各个数字的相反顺序作为分子所形成的变动折旧率,乘以固定资产应计提的折旧总额来计算的一种方法。
例:企业某设备原价为300 000元,预计使用5年,预计净残值30 000元。
(二)双倍余额递减法——是以年限平均法下年折旧率的两倍为固定的折旧率,按照固定资产账面折余价值(净值)计算各年折旧额的一种方法。
若某年的折旧额小于年限平均法的,应至此改用年限平均法;净残值一般在计算最后两年(或改用年限平均法的以后年份)折旧额时扣除。
例:企业某设备原价为640 000元,预计使用5年,预计净残值20 000元。
年折旧率=2×1/5=40%
这个问题大概是会计里最经典的问题之一了,所谓做账,很多时候就在这里做。
正常的流程大概是总成本,预计下大概会使用多少年,然后到时候是否可以卖出去赚个残值。总成本减掉这个估计的残值剩下的就是折扣了。
如果一家公司现在非常赚钱未来不晓得,那么加速折旧更好点,至少前几年税能少点。如果四平八稳做账做不出来花儿的,还是乖乖直线折旧吧。
当然,这都是针对一般有型固定资产哈,无形资产那是摊销。
折旧能折出花儿的还是年限和残值。一张沙发能用多少年?还不是你说了算。要是你们家利润高想税少点就年限放少点放个三五年,要是你们家年年亏账面想好看点就摊个三十年。至于残值部分,看你怎么估了。例如非投资性房地产、土地什么的,按成本入账的,自然是与市场脱钩的厉害,所以才有那么多上市企业要ST了要退市了卖房子保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