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单位同工不同酬_同酬不同工怎么解释

姚平婚姻家事律师 2022.09.22来源:律总管286人收看
导读:
不过这种确实不太公平的现象渐渐会得到解决的。因为,其实国家在很早就提出了同工统筹的倡议和政策,如:技术性的岗位鼓励实行高薪聘用制;渐渐取消临时人员的执法行为等等。都是政府在力求职能安排合理性、同工统筹方面所做的努力。

关于工资的发放国家劳动法有明确的规定,那就是按照按劳分配的原则,实行同工同酬。但是现实工作中却存在着很多同工不同酬的情况。同样的一份工作,却有着不同的工资表现,那么这种与国家法律相悖的情况该存在吗?

1.做好自己的工作,精益求精。这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条。如果你连自己的本职工作都做不好,或者说因为知道了自己工资不如与自己工作相同的人而闹情绪,不好好工作,那可以明确的是你们的工资差距将会越来越大。所以首先做好自己,只有自己的工作理顺了,做好了,才有逐步提升工资的可能。不信你仔细观察,那个跟你做着同样的工作,工资却比你高的人,一定有工作上的闪光点。

2.不要再打听任何人的薪资。不管你是从什么地方了解到了同工不同酬的情况,是无意间得知还是挖空心思,四处打听。记住,这是你最后一次知道别人的工资。相信很多人入职的时候,HR都会负责人的告诉你,不要打听别人的工资,这是机密。所以在做好工作的基础上,管好自己的好奇心,不打听与自己无关的事情。这不仅是做人的好习惯,更可以给你减少很多不必要的烦恼。

3.端正自己的心态,改变自己的处事方式。在职场上混,工作做好只是基础,要想混的风声水起,左右逢源,做人才是重中之重。不防从今天开始就与每一位下属,每一位同级,每一位上司搞好关系,做一个谦虚有礼的人。

从总体上讲,同工不同酬,在实施的过程中,弊大于利。

同工不同酬……这都是追求利益最大化的结果!比如,

第一,警察,正式编制的警察很少,大部分都是临时工。或者是一天一结账的,或者是长期干的,都是披着很正规的单位名称(比如保安公司),帮干活的!……同理,城管也是如此,基本临时工多!

第二,工厂,大部分是中介输送的,有两种方式,要么是试用工,要么是派遣工。

只有试用工有转正的可能,这要看工厂感觉什么时候利益最大,什么时候转正,可能是一个月两个月半年或者两年转正?日期不一定!至于派遣工,属于中介劳务的工人,永远是劳务的人,不会转正!

第三,工厂一线工人,流动性特别大,所以工厂每天大批人辞职,也不停的在大批招工!没有转正的可能!

第四,还有很多单位部门,正式的在编的很少,大部分临时工很多!

第五,即使在正规单位,任何条件一样的员工,也不会一样的工资。有差距,才会有不公。如果都公平,就没上进的动力了!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老板这样会节省很多开销,比如五险一金,福利,等等各种费用,可以节省很多!

所以,凡是有利的事,都是一窝蜂的去做。即使法律完善,但只要违法的成本小,收益大!仍然会继续进行下去!

何况,这种情况,在高层设计者来看,无伤大局,基本会常态化!

至于同工同酬,只是理想童话,在资本规律运行下,有差别……才是正常!

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我国贫穷的打工者太多,有的山窝窝里或者交通不便的地区,假如能被介绍到一份工作,就是救命的机会,当然不会计较被人占了工资的便宜!

这现象很正常吧,同工不同酬,一般情况下表示技术水平不一样。就拿电焊工来说,焊接高手能和新手一样工资么。技术好,就应该多赚钱,技术不好,就应该拿该拿的工资,这是一直以来不变的道理。一来可以提高工人的上进心,二来也可以更快的完成工程进度,公司的钱没有白给的,赚多少钱干多少活

第一次被邀请,受宠若惊,真诚感谢!同工不同酬在现在各行业、各地方很普遍,有利有弊,我的看法如下:

1、需要正视同工不同酬现象,不要消极对待,特别是很多新进单位的年轻人。毕竟现在很多行业涨薪大约是按年均5%上涨的,你想很多在这一岗位工作N年的前辈,虽然和你工作内容一样,但是资历、工作年限摆在那,你得认同。

2、跳出你的单位,放眼全国按地区分布、按行业分布都存在这种现象。比如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普遍比西部收入高,同是拧螺丝的工厂员工,广东浙江的就比四川贵州的工资高,西藏的民警收入就比内地甚至是东部沿海民警收入高,这是由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或者特殊需求导致的。

3、这种现象也有很多弊端。同一个单位里会造成很多新进员工消极怠工,心里不平衡,满嘴怨言,因为国企单位有些中年老油条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反正按月拿钱不干事;另一方面更加剧地区经济失衡,云贵川的越来越多年轻人远离家乡去东南沿海谋生,那么云贵川山区的经济就很难发展起来,所谓“马太效应”就是这么来的,如果地方政府没有采取好的措施这种现象会持续很长时间。

4、所以对于个人来讲,在单位工作要正面看待这种现象,不止发生在你的身边,这还是个社会问题。你能做的就是埋头苦干、苦学本领,武装好自己才是王道。

您说的同工不同酬有两种情况:

一,在企业里的技术岗位上,或私企的服务岗位上,同样的工作中不同经验和不同技术所达到的结果是不一样的。所以这些情况下,按照公司的既定要求,或者技术等级及质量来规定薪酬是可以理解的。毕竟一个老师傅和“小 白”的付出和产出肯定是不一样的 。

二,还有一种现象是许多事业单位中的同工不同酬的现象。这个区别的依据就是有没有编制。确实有的岗位上,干了很多年的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名列前茅,却由于没有编制,TA的待遇可能只是有编制“小白”的几分之一,甚至是零头。这种“同工不同酬”的现象也是有现实的原因。1,在实际中,有的“穷”单位由于经济或其他困难,虽然聘用了编制外人员,但是难以实行全员的足额工资。2,有的“富”单位中的许多工作,本来是可以由现有的编制人员完成的,但是为了减轻工作强度,以本单位的名义招聘一些编制外临时人员,做一些辅助性工作,致使新进的临时人员待遇有落差。 那么有待遇落差的人员心里就不太平衡,明明做一样的工作,为什么待遇悬殊太大。明明已经是临时的身份,却还在工资上有大的区别对待……

不过这种确实不太公平的现象渐渐会得到解决的。因为,其实国家在很早就提出了同工统筹的倡议和政策,如:技术性的岗位鼓励实行高薪聘用制;渐渐取消临时人员的执法行为等等。都是政府在力求职能安排合理性、同工统筹方面所做的努力。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 功能联系删除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