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家暴的孩子与父母没感情_15岁儿子家暴父母

姚平婚姻家事律师 2022.09.22来源:律总管116人收看
导读:
尊老爱幼、孝敬老人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几千年来我国把“孝顺老人”当做做人的基本道德要求,在不少的朝代不孝敬老人是要受到社会谴责。如果殴打老人更是不可原谅,是要负刑事责任的,会受到“家法、国法”惩罚的。有句古语叫做“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一切善行都是从孝开始做起。一个人如果连父母也不孝顺,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也很难想象他会热爱工作、热爱事业。

子不教父之过,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老马尿屋檐不孝辈辈传。等儿子的儿子长大就好了。

报警,自己没有教好就让警察叔叔教育教育

家庭矛盾的激化,家庭教育出了很大问题,其实也是原生家庭的影响。为什么孩子会家暴?父母在尽力保护好自己的同时,应该零容忍,寻找合适而正确的途径保护自己,何尝不是对孩子的另外一种教育。家暴行为是违反法律法规的,在家庭中更是触犯人道德底线的行为。理应付出代价,父母不应该容忍,更不应该纵容自己的孩子此种行为,亲朋好友看到此种行为应该伸出援手挽救受到家暴父母。

孩子来到世上,是拥有自己独立思想的个体,理应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和担当。作为父母,对待孩子也应该对待独立个体一样,当然,多少看到这种行为,父母心伤的粉碎,但最重要的,希望父母们保护好自己,好好对待自己,相信生活中仍旧有亲情和正义。

看来从小太溺爱和教育不当,责任主要在父母,因为教育问题让孩子成了不孝子,年老的父母自作自受,让孩子备受伤害和世人的指责!先让孩子学会自立、到社会上闯荡闯荡,父母不要心疼孩子,慢慢培养孩子的爱心和孝心。

一,何为家暴?

家暴是指发生在家庭成员中间的伤害行为,比如:殴打、捆绑、限制人身自由、残害或其它手段,对家庭成员身体、精神、性等方面的伤害和摧残,这样的行为成为家暴。

二,怎么处理?

1.在事情发生的第一时间报警,或向当地居委会求助,还可以诉讼于法院。如果父母年迈体衰,可由近亲属或授权于律师处理。

2.根据我国【反家庭暴力法】第13条的规定,家暴受害人或近亲属代理人可向加害人(施暴者)或受害人所在的单位、居委会、村委会、妇联等单位投诉、反映或求助。有关单位接到投诉、反映或求助后,应给予帮助和处理。也可向法院起诉。

3.公安机关接警后,需要进行出警、取证等工作,根据情节的轻重做出相应处理。

根据【反家庭暴力法】15条之规定: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因家庭暴力身体受到严重伤害、面临人身安全威胁或出于无人照料等危险状态的,公安机关应当通知并协助民政部门将其安置到临时庇护场所、救助管理机构或福利机构。

第16条:对于家暴情节较轻,依法不给予治安管理出发的,由公安机关对加害人给予批评教育或出具告诫书。

第17条:公安机关应当将告诫书送交加害人、受害人,并通知居委会、村委会。

居委会、村委会接到告诫书后,要对加害人、受害人进行查访,监督加害人的行为,不再实施家庭暴力。

4.受害父母可申请法律援助、生活补贴等。

需要注意的是:遭遇家暴后一定要及时保存证据,包括证人证言、报警记录、告诫书(公安机关出具的相关材料、记录、书面证据等)、验伤报告(法医坚定的或医院出具的诊断证明、病历等)、书证、视听资料、悔改书(施暴者的保证书、承诺书)等重要凭据。

遇到家暴,首先想到的是第一时间报警,给施暴者施压,也是保护自己的重要方法。但是,要反思自己的过错,儿子为什么会这样无情?是不是和自己的教育失职有关,最好双方和解,好好悔改你自己的过错,给自己机会,也给孩子机会。

第一时间报警或求助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还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若父母已年迈,可由近亲属或授权法定代理人(如律师)处理。

1、向哪些机构反映家暴问题:《反家庭暴力法》第十三条规定,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可以向加害人或者受害人所在单位、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妇女联合会等单位投诉、反映或者求助。有关单位接到家庭暴力投诉、反映或者求助后,应当给予帮助、处理。

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也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单位、个人发现正在发生的家庭暴力行为,有权及时劝阻。

2、反映后家暴的处理:公安机关接到报警后需要进行出警、取证等工作,并且视情节严重程度,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或者出具告诫书。

第十五条公安机关接到家庭暴力报案后应当及时出警,制止家庭暴力,按照有关规定调查取证,协助受害人就医、鉴定伤情。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因家庭暴力身体受到严重伤害、面临人身安全威胁或者处于无人照料等危险状态的,公安机关应当通知并协助民政部门将其安置到临时庇护场所、救助管理机构或者福利机构。

第十六条家庭暴力情节较轻,依法不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由公安机关对加害人给予批评教育或者出具告诫书。

告诫书应当包括加害人的身份信息、家庭暴力的事实陈述、禁止加害人实施家庭暴力等内容。

第十七条公安机关应当将告诫书送交加害人、受害人,并通知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

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公安派出所应当对收到告诫书的加害人、受害人进行查访,监督加害人不再实施家庭暴力。

3、父母可申请法律援助、生活补贴等!

第一时间报警或求助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还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若父母已年迈,可由近亲属或授权法定代理人(如律师)处理。

1、向哪些机构反映家暴问题:《反家庭暴力法》第十三条规定,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可以向加害人或者受害人所在单位、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妇女联合会等单位投诉、反映或者求助。有关单位接到家庭暴力投诉、反映或者求助后,应当给予帮助、处理。

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也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或者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单位、个人发现正在发生的家庭暴力行为,有权及时劝阻。

2、反映后家暴的处理:公安机关接到报警后需要进行出警、取证等工作,并且视情节严重程度,给予治安管理处罚或者出具告诫书。

第十五条 公安机关接到家庭暴力报案后应当及时出警,制止家庭暴力,按照有关规定调查取证,协助受害人就医、鉴定伤情。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因家庭暴力身体受到严重伤害、面临人身安全威胁或者处于无人照料等危险状态的,公安机关应当通知并协助民政部门将其安置到临时庇护场所、救助管理机构或者福利机构。

尊老爱幼、孝敬老人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几千年来我国把“孝顺老人”当做做人的基本道德要求,在不少的朝代不孝敬老人是要受到社会谴责。如果殴打老人更是不可原谅,是要负刑事责任的,会受到“家法、国法”惩罚的。有句古语叫做“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一切善行都是从孝开始做起。一个人如果连父母也不孝顺,很难想象他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也很难想象他会热爱工作、热爱事业。

在一个家庭中,如果发生了家暴,出现了儿子殴打自己父母的行为,这种行为不但是不文明、不道德、违背社会伦理,还是一种违法行为,如果对父母殴打的行为构成了伤害,那么儿子殴打父母的行为不再是“家务事”而是违法犯罪行为,需要追究儿子的刑事责任。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 功能联系删除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