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朋友借钱算利息是犯法吗_借条2分利息合法吗

姚平婚姻家事律师 2022.09.23来源:律总管437人收看
导读:
合同被法院判定无效后,并非意味着所有出借资金都不能要回,合同无效后对方所取得资金已无法律上的依据,基于不当得利原理或合同无效后应恢复至合同无效前的状态的规定,法院都会支持本金返还的诉求。至于利息部分,实践中法院的做法不尽相同,但多数均能够支持合理的资金占用费,有以同期银行贷款利率或市场报价利率计算的,也有以上述利率上浮一定比例计算的,也有法院以6%作为基准确定占用期间利息的,当然也有法院对已付利息部分和未付利息部分采取不同计算标准的,最高院曾经就有过这样的判例

比如你借给别人10万,月利息2分,先息后本。这么核算下来的年华利率就是24%。合法的。如果你借给别人,等额本息,月息2分,如果当地法院审判借贷标准按照IRR计算,那就超了24%。但是如果你只有一笔,其实也就不会有多大影响,协商处理就对了。如果你是针对很多人去放贷,月利息2分,有可能涉及犯法哦。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二十六条:

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这条款简单理解是:你借钱给别人,年利率只要没有超过24%,也就是月息没有超过2分,都是合法的,法院是支持的!

另外,年利率在24%~36%之间,也就是月息在2分~3分之间,没有超过3分月息的,只要借款人自愿付给的,也是合法利息,受法律保护!

2分的月息可能犯法,甚至有可能构成犯罪,关键看你的借款属于什么情况,下面具体分析:

1.首先,根据我国法律及金融法规的规定,个人是不具有对外放贷资质的,但这种法律禁止意义上的借款,应理解为以出借资金为业或存在经常性有息放贷的行为,如果是这种放贷行为,发生纠纷后除了可能被法院认定合同无效外,还有可能构成刑法上的非法经营罪(手续费、违约金、逾期利息等综合利率达月息3分),受到刑法的处罚;

2.如果是个人偶然的出借资金行为,并不被法律所禁止,借款合同受法律保护,但根据最新的民间借贷利率的规定,超过银行同期市场报价利率4倍的,超过部分是不受法律保护的,当前适用的市场报价利率为2020年9月21日公布的一年期利率3.85%,按此计算月息2分已经超过上述标准,所以超出部分法院是不会支持的;

3.正常情况下,合同被法院判定无效后,并非意味着所有出借资金都不能要回,合同无效后对方所取得资金已无法律上的依据,基于不当得利原理或合同无效后应恢复至合同无效前的状态的规定,法院都会支持本金返还的诉求。至于利息部分,实践中法院的做法不尽相同,但多数均能够支持合理的资金占用费,有以同期银行贷款利率或市场报价利率计算的,也有以上述利率上浮一定比例计算的,也有法院以6%作为基准确定占用期间利息的,当然也有法院对已付利息部分和未付利息部分采取不同计算标准的,最高院曾经就有过这样的判例;

4.我国近几年民间借贷方面的政策变化较大,建议涉及相关领域的朋友,多关注最新政策,以合法并最大限度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特别应当引起注意的是:民间借贷中形成的借款合同不必然有效。借款合同一旦被认定为无效,那么借贷双方之间的约定都将成为空谈。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四条:具有下列情形之一,人民法院应当认定民间借贷合同无效:

(一)套取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又高利转贷给借款人,且借款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

(二)以向其他企业借贷或者向本单位职工集资取得的资金又转贷给借款人牟利,且借款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的;

(三)出借人事先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借款人借款用于违法犯罪活动仍然提供借款的;

(四)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的;

(五)其他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效力性强制性规定的。

符合上述五种情况的,民间借贷合同是无效的,即便约定了利率,也无法获得人民法院的支持。

接下来再来谈“非法放贷”和“套路贷”。“非法放贷”和“套路贷”都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的罪名,而是犯罪行为的概括性称谓。

不犯法,合理也合法。

一、目前法定月息最高不超过2分。

二、2分到3分期间为自然之债,通俗点讲,收了就收了,如没收到后期去法院起诉就只能起诉2分。

三、3分以上的话会折本金。

打个比方。出借1万,月息4分即4百块钱。多出的一百可以抵本金。第2个月本金变为9900。第二个月再收4百,而实际可收的利息为9900×0.03=297元,可以抵本金金额为103元,因此第三个月的本金为9797元。以此类推。

那么以月息2分的利率借给别人钱犯法吗?答案是不一定,关键要看出借人放款行为、催款行为是否违规,以及放款资金的来源。下文我们具体分析:

第一种:非“职业放贷人”,出借资金为自有或者自筹,即便利率超过“红线”,本金和“红线”内的利率也受法律保护;

社会上有很多朋友间拆借资金的现象,这是很平常的民间借贷行为,但并不是说熟人间或朋友间拆借资金就可以不受利率“红线”的约束,超过“红线”的利率是不受法律保护的。

但是需要着重说明一点的是借贷关系并不会因为利率的高低而不成立或不受法律保护的。

超过36%利率的部分属于“无效区”

说到利率“红线”,想必大家都比较了解,在之前很长的一段时间内“36%”是利率“红线”,即,不受法律保护,借款人无需偿还这部分利率产生的利息,即使出借人起诉到法院也不受司法支持;而,这部分利息起诉到法院后如果已经支付的不予返还、尚未支付的无需支付;而,是受法律保护的。

“利率2分”换算成年利率恰好是24%,本息均受法律保护,但至于到底违法与否,还要看出借人的出借行为和资金来源。

第二种:“职业放贷人”,套取的金融机构信贷资金对外放贷,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不合法且面临刑罚:

1.出借人如果在出借和催款过程中有伤害借款人、人身侮辱、限制人身自由、暴力催收等行为的,其行为已经违法

,借款人可以报警或者起诉其违法行为,但借贷关系不受影响,除非借款合同是在出借人威胁下违反借款人的意愿签订的,那么借款合同无效。

2.出借资金来源是判定出借人是否违法的关键因素

,假设出借人出借资金为自有或者自筹,那么就不属于“职业放贷人”的范畴;而假设出借资金是套取的金融机构信贷资金,然后以“加杠杆”的方式高利率借给个人,那么出借人就涉嫌“高利转贷罪”,也就是我们通常讲的“职业放贷人”,其行为违法且可能面临刑罚:

“高利转贷”违法所得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 功能联系删除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