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侦有不起诉的可能吗_什么情况下只退侦一次不起诉

导读:
《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七十五条规定:人民检察院审查案件,对于需要补充侦查的,可以退回公安机关补充侦查,也可以自行侦查。
对于补充侦查的案件,应当在一个月以内补充侦查完毕。补充侦查以二次为限。补充侦查完毕移送人民检察院后,人民检察院重新计算审查起诉期限。
对于二次补充侦查的案件,人民检察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作出不起诉的决定。
退侦是不是好事请问你是公安还是嫌疑人家属。
如果你是公安侦查员,退侦可以说是给你完善证据链提供更多时间,等你补充侦查完毕后,符合起诉条件,检察院会起诉,如果不符合条件,或许还会给你再一次退侦的机会,如果还不符合条件,检察院就可能以证据不足,不予起诉,案子就此结束。
如果你是嫌疑人,可别高兴太早,如果公安补充侦查证据完善后还是会起诉。好多时候检察院退回补充侦查不是真因为证据不足,而是因为手头案件太多,这个案件要到期了人手和精力不够,先找个证据不足的理由(只要认真找就能找到)设法退回给公安,给自己争取一段缓冲的时间。
不起诉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刑事案件的重要节点是立案,一旦立案就表示会追究到底。除了犯罪嫌疑人死亡以外,如果中途有其他任何情况导致案件终止,那最大的可能就是办错案了,是要追究办案人员责任的,这种情况有多大?
之所以退侦,是因为过检时犯罪嫌疑人不认罪,或者对检察机关起诉的犯罪事实存在异议,将案件退回侦查部门补充侦查。根据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最多可以退侦二次。
所谓过检,就是案件由侦查部门移送起诉部门后,起诉部门来的检察官来提审,问一下你对起诉犯罪事实的意见。因为侦查终结后,你如果请了律师,律师是可以看到案卷的。这时候就知道检察机关要告你什么,有哪些证据。
所以退侦是因为犯罪嫌疑人不认罪或者对部分犯罪事实有异议而引起的,检察机关和侦查机关是不会因此罢休的。案件会在停顿一下后继续向前,将犯罪嫌疑人送到下一站。
简单直接的说:退侦是说退回补充侦查,是说案件现在还存在事实不清证据不足的情况,所以需要退侦,退侦会有详细的退侦提纲,待退侦二次之后会审结案件,对案件做出处理,要么提起公诉,要么不起诉。所以退侦有两次,也可以只有一次,至于会不会判刑,那就是退侦之后在看证据是否确实充分,达到起诉标准,一般会起诉,达不到起诉标准就不起诉,明白了吧。不能以是否退侦两次就判断是否能不起诉,不判刑。
一次退侦就不起诉的可能很小的,一般不不退侦不起诉和二次退侦后不起诉多余你说的这种情况,尤其在证据不足的不起诉,是必须经过两次退侦的,两次退侦后证据仍不足的,才会作出不起诉的决定。《刑诉法》规定了“对于二次补充侦查的案件,人民检察院仍然认为证据不足,不符合起诉条件的,应当作出不起诉的决定。”
不起诉分法定不起诉、酌定不起诉和证据不足不起诉。
1、法定不起诉:如果案件有新刑诉法第16条规定的情形的,应当作出不起诉的决定。主要表现有
(一)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
(二)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
(三)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
(四)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
(五)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死亡的;
尤其是情节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的,这类案子一般在公安机关就消化了,即便到检察院,不起诉的话,多数在第一次审查起诉的时候也就作出不起诉决定了。
2、酌定不起诉:《刑事诉讼法》规定: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不起诉决定。
这种情况下,人民检察院可以作出也可以不作出起诉决定,在确认犯罪嫌疑人有上述情形之一后,还必须在犯罪情节轻微的前提条件下才能考虑适用不起诉。即人民检察院要根据犯罪嫌疑人的年龄、犯罪目的和动机、犯罪手段、危害后果、悔罪表现以及一贯表现等进行综合考虑,只有在确实认为不起诉比起诉更为有利时,才能做出不起诉决定。
比如残疾人犯罪,防卫过当、仅仅是犯罪预备阶段、犯罪自动中止、在共同犯罪中起辅助作用,有自首或重大立功等等,比如非吸中的普通业务员,很多符合不起诉的条件,属于酌定不起诉的类型。
3、证据存疑不起诉。这类不起诉的案件也比较多,尤其这类案件,如果不起诉,必须经过两次退侦补充证据,两次证据补充后仍证据不足,才会也才可能不起诉。比如证据存疑,无法查证属实;犯罪事实缺乏必要的证据;证据之间相互矛盾不能排除合理怀疑的;依据现有证据得出其他可能性的。都属于证据存疑不起诉的情形。
所以,你要根据你的案件情况,涉案的情况,是否属于情节轻微或者证据不足,还有到案后的一些情况来分析是否有不起诉的可能,但是,经过一退的案件,多数还会二退,二退以后是否起诉的结果才明了。
几乎没有可能!退侦只是补充证据完善材料。不起诉的话,通常办理取保候审,然后免于起诉[大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