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房者是怎样绕过限购_没有名额买房怎么办

姚平婚姻家事律师 2022.09.23643人收看
导读:
限购没有名额买房,朋友如果有购房名额,并且同意借给你,那买房是没有问题的。但是风险就会很大。

首先,借名额买房一定有很大风险。主要有以下几点

1.名义上的产权人反悔

比如你朋友因为某些问题,不想继续帮你挂名,如果你还没户口,那你需要重新找人挂靠,还需要你自己承担双方过户费用。

2、银行贷款提前解除

如果牵扯到银行贷款,你需要提前解除贷款合同,还清银行贷款。可能会造成你本人的资金周转问题

3、产权人有债务问题

如果产权人出现债务问题,房子存在被查封拍卖的法律风险

4、产权人出现意外或家庭纠纷也都会让你房钱两空

没有资格买房,借你朋友名额买房,请考虑以下几点因素

一、签不签协议

如果你们之间有协议,则协议的效力受法律保护。

根据物权法:“第十五条 当事人之间订立有关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不动产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合同另有约定外,自合同成立时生效;未办理登记的,不影响合同效力。 ”。

依据这一条,如果双方之间签订了协议,则是有效的。

二、由于不动产权证是登记在你朋友的名下,法律上所有权就是你朋友。

根据物权法:“第九条 不动产的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经依法登记,发生效力;未经登记,不发生效力,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

“ 第十七条 不动产权属证书是权利人享有该不动产的证明。不动产权属证书记载的事项,应当与不动产登记簿一致;记载不一致的,除有证据证明不动产登记簿确有错误外,以不动产登记簿为准。”

三、这种方式存在的风险

1、道德风险 一旦你朋友不按照你们之间的协议执行,违背了国人传统道德观念:诚实守信,你们之间朋友都关系就破裂了。

2、被处置丧失财产的风险 一旦出现你朋友私自处理,第三人只要是善意的,你是无法对抗第三人的。比如:出售过户、抵押借款无力偿还被强制执行等等。

根据物权法:“一百零六条 无处分权人将不动产或者动产转让给受让人的,所有权人有权追回;除法律另有规定外,符合下列情形的,受让人取得该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

(一)受让人受让该不动产或者动产时是善意的;

(二)以合理的价格转让;

(三)转让的不动产或者动产依照法律规定应当登记的已经登记,不需要登记的已经交付给受让人。

受让人依照前款规定取得不动产或者动产的所有权的,原所有权人有权向无处分权人请求赔偿损失。 ”。

3、无处置权风险 由于权利证书名字书是你朋友,你想单独处置,是无权处置的。

四、如果不是必须,建议慎用。

限购令下,一个家庭最多可以购买2套房。借购房名额这件事有一定风险,建议最好不要借出名额,如果要借出,一定要谨慎,咨询律师签好协议,防止可能发生的纠纷。

在这里分享一个我朋友小李的真实故事。

限购换房愁

我朋友小李在深圳完成学业,毕业后入了深户。2010年,小李结婚了,婚后两口子努力挣钱外加父母助力在深圳龙华买了一套两居室,日子过得还可以。

两年后,小李两夫妻工作都升迁了,不久将被调往福田区工作,孩子也一岁多了,再过两年就要读幼儿园了,小李和老婆商量着想换一套房,方便工作也方便以后孩子读书。但受当时政策限制,就算小李夫妻卖掉现在的唯一住房,因为五年内有银行贷款记录,另外购房也算二套,首付要交七成,小李一家短时间内凑不了这么多的钱。

借名买房

正当发愁之时,小李朋友小张说愿意借出购房名额,只要给他两万块的借出费就好。小李有些心动,立马回家和老婆商量。小李老婆觉得这样有风险,一直犹豫着,没有下定决心。但当时的房产市场火热得很,房价随时都在涨,小李夫妻俩都觉得再犹豫下去,就更买不起了,所以立马找到了小张,给了小张两万块,用他的名义买了房。

只是借了个名,买房的首付和贷款都是小李夫妻在承担支付,小张也很信守承诺,这期间并没有发生什么纠纷,即使房价一直在升,也不见小张有任何的贪心企图,小李夫妻悬着的心也慢慢放下来了。

最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

到了2015年,新的房产政策出台了,小李的房子也已经满了两年,开始着手准备过户事宜。糟心的是,因为房价暴涨,过户费也跟着涨了,林林总总合起来已经超过十万。正当小李夫妻好不容易筹齐钱时,却怎么也联系不上小张了!跑到小张家里问,没想到小张家人也表示许久没有联系上他了,接着又向小张的朋友打听,却传说小张很有可能进了传销!

小李夫妻又气又急,只求小张犯糊涂不要累及他们,一边和小张家人想办法联系小张让他赶紧回家。

一番努力后,终于联系上小张了,大家一起合谋骗小张,说他父亲生了急病,让快点回家并处理分家产事宜。小张这才踏上回家的路。

小张刚回到家,小李就去他家盯着,怕他又跑了联系不上,而小李老婆则去办理委托公证,把小张名下的房产全权委托小李夫妻二人来处理。办理过程中,查看了档案,小李老婆吓懵了,哭着打电话给小李。

原来小张被传销洗脑了,老想着能一夜暴富,在传销人员的诱导下,小张背着小李夫妻在深圳某银行二次贷款90多万,还通过各种途径借贷套资,小张个人名下负债158万!知道这个消息时,那二次贷款的90多万还有半年就到期了,如果不能尽快还上,小李夫妻辛苦买来的房子只能等着银行来查封!拍卖!

小李夫妻去小张家里闹,小张躲着不见人,小张家人也完全不承认这事,总之,这事小李夫妻只能生生咽下了!

小李两口子都不愿接受这个事实,开始互相指责,妻子整日痛苦地掉眼泪……

独自承担苦果

最后小李提出债务由他承担,还要和妻子办理离婚,想通过离婚避免连累妻子和孩子,小李妻子含泪无奈答应了……

离婚后,小李东拼西凑向人借钱,两家老人也筹了一笔钱,算是把二次贷款的90多万还上了。随后小李一边还债,一边找律师帮忙看看怎么把房子弄回手里。折腾奔波了两三年,才把钱债务还清,房子也回到自己的名下。

虽然总算苦尽甘来,但是这几年里,小李为这事折腾得身心疲惫,头发白了不少,身体也出了点问题。好在他老婆还在原地等他,这件糟心事解决好后,小李老婆带着孩子回来了。

希望用我朋友的亲身经历给大家提个醒,借名买房需谨慎。

近年来,由于中央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各地实行限购政策,使得楼市出现了借名买房的现象。借名买房的原因主要是限购、限贷、贷款利息浮动、企业购买与个人购买税率不同等原因引起的。大部分都是无奈之举,虽然谈不上高尚,甚至也不鼓励这种行为,你当然可以问你朋友借购房名额,但也要考虑到以下风险。

被借名人承担的风险:

1、根据各地的限购政策,可能会失去购房资格,或者购房时要算二套房的首付和利率。

2、名下登记了房屋,被取消申请经济适用房资格。

3、贷款买房情况下,如果借名人不按时偿还贷款,影响自己信用记录。

借名人承担的风险:

1、被借名人是房产权利登记人,他可以去房管部门挂失房产证,随后将房屋抵押。

2、被借名人可以在挂失房产证后将房屋出卖。

3、被借名人欠有债务,房屋被债权人诉讼后,被法院查封等司法措施。

4、被借名人离婚,房屋算共同财产被分割。

5、被借名人死亡,房屋算遗产被继承。

根据《物权法》的规定,不动产登记簿是房屋等不动产物权归属和内容的根据,当事人如要在诉讼中推翻不动产登记簿上的记载,证明标准极高。所以不论借谁名义购买房屋,都应签订协议,写明情况,留存证据,如果有其他见证人或者录音录像等更好。

现实社会中,借名买房产生的纠纷也有很多,大多围绕两方面来:

1、一方面是“物权说”。该观点认为,如果借名人能提供购房相关资料以及双方之间关于借名买房一些证据,就能够证明该房屋的归属问题。

2、另一方面是“债权说”。该观点认为,被借民人是唯一合法的房屋所有权人。

综上所述:借购房名额风险很大,后续事情比较多,法律没有统一裁定标准,谨慎选择。

名字就是你朋友得了,你可以转账给他让他付首付,贷款也由他背,其实还是建议买公寓,公寓是不限购的,不要觉得产权时间短,现在出台政策是可以续期的十几块一平方

不建议以朋友的名义购房!

用别人的名义买房,学术上叫代持。一般让自己的家人或者非常好的朋友做这种事情。最好不要让一般朋友作代持。

首先别人代持,会占用他的购房名额,别人说不好那天也要买房,到时候你只能尽快把房子售出。如果是贷款买房,还会占用别人的贷款名额,首套贷款名额对购房者来说非常重要。

其次让别人代持,一定要给别人好处费。毕竟你朋友愿意帮你,但他家人呢?您房子出售时,需要你朋友及配偶同时到场,需要他们的配合。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代持比较考察人性。如果这套房子暴涨,代持人如果不认账,你很难把房子拿回来。

如果真让别人代持,建议要同代持人签署代持协议,并让代持人把房子抵押给你,然后约定房子卖出时给代持人一定好处费,并要求代持人及其配偶在卖出时配合过户。

借朋友的名额买房,发票和房本写你朋友的名字,只要你同意没啥不可的,大不了房子送你朋友就是了。

当然可以借别人都名额买房,只要到时候他还还给你,但谁又能保证会还给你呢?你爸妈都不一定。

1. 购房人必须写你朋友的名字,以后房产证也是你朋友的名字。也就是说,从严格的法律层面讲,这套房子是你朋友的,你朋友有二次买卖、转让、抵押、出租等等权利,而你都没有;对于你来说,根本没有严格的法律保障;

2. 如果考虑周到点,用你朋友名字买,让你朋友做一个书面的公证,把房子公证给你,包括房屋的一切所有权、使用权、出售/出租权等;或者是把房产做抵押,你们之间形成债权关系,即相当于你朋友欠你的钱,把房子抵押给你了;这样的方式是房产处理中经常会采用的,尽管比什么都没有强,但是风险还是存在。如果你朋友牵扯到严重债务危机、法律纠纷、官司、犯罪等等,房子有被查封、甚至被没收拍卖的风险;

3. 对于限购没有名额买房的,因为以上的风险存在,所以一般不建议借用别人购房名额来买房。确实要购买,您可以找开发商相关部门或本地的房产经纪公司,他们会给你建议或直接帮助你去做到满足资格的。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 功能联系删除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