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事逃逸致人死亡其他人员没有阻止是否构成共同犯罪_不构成共同犯罪的几种情形

姚平婚姻家事律师 2022.10.10157人收看
导读:
发生交通事故后,作为驾驶员和乘车人,一定要第一时间抢救伤员。避免二次事故的发生,我希望大家一定要切记。逃逸事故将会收到法律的严厉制裁。

车辆上的其他人员没有阻止驾驶员逃逸是构成共同犯罪的。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交通肇事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五条第二款。交通肇事后单位主管人员,机动车辆所有人,承包人或者乘车人指使肇事人肇事人逃逸,致使被害人因得不到救助而死亡的,以交通肇事罪的共犯论处。

根据这个案子的叙述,车辆上的其他人员没有阻止。也就是说车辆上的其他人员已经在明知发生交通事故。没有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最高人民法院的解释中最主要的一个词用到了指使。在交警队办案民警在询问笔录中将会主要对车辆乘车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和司机的对话进行询问。

我曾经接触过一个案子。一辆小面包车,将一个醉酒后躺在路上的行人碾压。在第一次对乘车人进行询问笔录的时候,乘车人仅承认他感觉到车辆颠簸了一下。随后我们调取了。乘车人和驾驶员的电话通话记录。发现他们在发生交通事故一个小时之后连续通了好多次电话。在对乘车人第二次询问的时候,在强大的证据面前乘车人承认,他知道交通事故的发生,而且他还对驾驶员说路边没有人咱们跑了应该不会被发现的。这个案子最后在人民法院判决的时候判决了乘车人也承担了部分赔偿责任。

交通事故的发生后,有一部分赔偿是在调解下无法达成的,必须经过人民法院的判决。人民法院将会调取相关的证据,对赔偿责任进行划分的。

一人犯法,诛连九族吗?还是一人做事.一人当吧!有时驾驶员和乘客,谁的注意难以分辨

不构成共同犯罪。交通肇事后,驾驶员应当立即停车,救护受伤者,保护好现场,立即报警。但也有一些没有良心和法制的人,采取逃逸方式,意在逃脱责任。这种极不负责任的行为,可能导致伤者延误抢救而死亡。也给事故查处带来困难。与有同行人,不管与驾驶员是什么关系,都有义务协助救人报警保护现场等。对有逃跑动机的驾驶员,应当规劝阻止逃跑。如果有能力可以约束肇事者。但必须是能保证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如果支持驾驶员逃跑,并毁灭罪证作伪证,则应视为共同犯罪。如果不闻不问放任肇事者逃逸,虽不构成共同犯罪,但会受到道义谴责和行政处罚!

既然能找到乘车人员,那么肇事司机肯定就已经找到并已伏法。根据现行法律法规,好像还没有追究乘车人员法律责任的规定。只能追究肇事逃逸司机的法律责任。负全责。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 功能联系删除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