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遗产其兄弟姐妹有继承权吗_父母的兄弟姐妹有权分遗产吗

姚平婚姻家事律师 2022.10.11126人收看
导读:
从中国传统讲是父死子继。在农村如果没有儿子,女儿出嫁后,宅基地归侄子们所有。归侄子所有是与法与理相结合的,因为女儿出嫁后户口也迁到婆家了,由婆家所在村解决土地或宅基地,法律上与本村没有关系了。宅基地是给本村村民使用的,那么侄子的户口是本村村民,从血脉上合情合理,从法律上合法。地上的房子可以折价给女儿,这样比较公平。

父母房屋继承权从法定继承权来讲,第一顺序继承人是配偶、子女、父母;第二顺序继承人是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近亲属;有关机关。

父母没有子女、父母,就轮到第二顺序继承人了;如果没有子女、父母、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母就轮到近亲属继承了,侄子、侄女、外甥、外甥女等七大姑八大姨;如果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第二顺序继承人、近亲属就轮到收归国有。

父母房屋继承权从遗嘱继承权来讲,父母可以指定继承人继承自己的财产,指定继承人不受法定继承人的限制。父母的东西他们想给谁就给谁。

父母房屋继承权从遗赠抚养协议来讲,父母把房屋给了协议人,协议人履行生养死葬,权利与义务相等。

综合上述,子女留心房屋财产吧,继承人不是单一的,也不是法定唯一的。谁尽了赡养义务有可能就谁的。

说起我们国家的继承,就不得不提到继承法和即将生效的民法典。

我们国家的继承一共分三种:第1种叫遗嘱继承,特指的是在法定继承人范围内留有遗嘱;第2类叫法定继承,这个我不多做解释;第3类叫遗赠抚养协议和遗赠,遗赠指的是在法定继承人范围之外指定他人继承,遗赠抚养协议指的是负有一定条件的继承。

上述三种继承方式中,遗赠抚养协议最优先。其次是遗嘱继承,最后才是法定继承。

题主所提的父母房屋继承权的问题,我设定没有留遗嘱,就以法定继承进行解析。

按照民法典以及继承法的规定:继承开始后按照第一顺位继承人、第二顺位继承人这样的顺位来进行继承。有第1顺位继承人的第二顺位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位继承人的才轮到第二顺位继承人继承。第一顺位继承人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属于第二顺位继承人。这里的配偶指的是法定配偶;这里的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抚养关系的继父母;这里的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

所以,我说到这里的时候应该已经能够明白你所说的那个优先兄弟姐妹然后才是子女的说法,恰恰说反了。正确的继承顺位是有子女的情况下,根本轮不到兄弟姐妹继承。

你父母的房屋继承权,是你父母的子女,不管是兄 还是姐 妹 弟 都是你父母的财产合法继承人,法律上他们都是共同享有财产继承的。

从法律上讲,子女的继承权优先于兄弟姐妹,父母的财产,子女优先继承,没有子女的,兄弟姐妹继承!

问主,请问你生活在封建社会吗?就算是封建社会,房屋继承权,只要人夫妻有儿女、父母,也轮不到兄弟姐妹来继承啊:

第一,父母的房屋,继续人只有配偶、子女和祖父母、外祖父母。

正常情况下,一家人,不可能一个都没有了,但凡有一个在。那父母留下的房屋,那肯定首先是配偶、子女来继承。

虽然法律上祖父母和外祖父母,也有继承权,但按照风俗,祖父母和外祖父母,往往是有自己的房产的,不可能来要自己去世的儿女的房产,这样做,是要被人戳脊梁骨的。

第二,兄弟姐妹和祖父母、外祖父母来抢房产,那叫发死人财。

本来,父母去世了,儿女就挺悲伤的,在处理后事儿。这种情况下,兄弟姐妹和祖父母、外祖父母理应是帮一下忙,照顾一下,何况,这种情况,往往是儿女尚未成人。

结果,你不照顾也罢了,还打着祖父母、外祖父母的名义来抢房产和财产。我不知道,在南方这种情况叫什么,在我们北方,就叫发死人财,是要被人耻笑小人,无道德的。

还好,这种情况,也就发生在506070后身上,独生子女占主导的809000后,这种情况,已经相当罕见了,发生一起,都跟小说故事似的。

父母房屋继承权,先传兄弟姐妹,其次子女,是这假的

根椐国家继承法规定,在没有贵嘱的情况下,该房屋第一顺序继承人为被继承人的配偶、子女、父母,简称直系亲属;第二顺序继承人才是被继承人的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简称非直系亲属,继承一旦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根据我国《继承法》第十条的规定: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也就是说,如果父母过世,子女作为第一顺位继承人,应当先行行使继承权,而不是由第二顺位继承人兄弟姐妹,行使继承权。而且,遗产继承是需要履行法定程序的,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或者公证的方式,进行遗产分割程序。

并且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在继承人继承被继承人财产后,同时也应当继承被继承人的合法债务,也就是说债务和财产是共同继承的。如果选择不继承财产,那被继承人的债权人,就可以在被继承人财产范围内,依法进行受偿。

这说法不是真的,没有法律依据。

理由:

遗产是公民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房屋属于遗产的一部分,有继承权的继承人是可以继承这间房屋的。

《继承法》第十条就规定了哪些人有继承权,继承人的继承顺序是怎样的。

《继承法》规定了两种继承顺序,分为第一顺序继承人和第二顺序继承人,而且先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得继承,只有在第一顺序继承人没有继承的情况下,第二顺序继承人才能继承。

第一顺序继承人有配偶、父母、子女。第二顺序继承人有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但需要注意的是,孙子女和外孙子女不是第二顺序继承人。

同时还要注意的是,因为房屋是父母的共同财产,所以,如果父母一方死亡,还需要先把房子的一半分给在世的一方,房子剩下的一半由继承人继承。这种情况被称为“先析产,后继承”。

所以,父母房屋的继承权,先分一半出来,剩下的一半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也就是由配偶、父母和子女继承,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不能继承房屋。

相关法律规定:

《继承法》第十条 遗产按照下列顺序继承:

第一顺序:配偶、子女、父母。

第二顺序: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继承开始后,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第二顺序继承人不继承。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继承法》第二十六条 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共同所有的财产,除有约定的以外,如果分割遗产,应当先将共同所有的财产的一半分出为配偶所有,其余的为被继承人的遗产。

第一顺序继承人包括:配偶 父母 子女(地位平等);

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的,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

第二顺序继承人包括:兄弟姐妹 祖父母 外祖父母 。

另外,《民法典》新增了被继承人子女的直系晚辈血亲的代位继承制度。

根据继承法和新的民法典,如果是继承父母的遗产,其法定继承人顺序:

第一顺序是其父母和子女

第二顺序才是兄弟姐妹

第一顺序放弃继承权的才轮到第二顺序继承人。

法定第一顺位继承人先于第二顺位

被继承人子女优先于被继承人兄弟姐妹继承财产

不同的案件事实,不同的证据情况,不同的庭审对抗情况,会发生不同的反应。

愿世间美好与你环环相扣,愿遭遇变故你能积极面对。

我是民商事诉讼律师侯侨盼,希望能与你共同进步,帮助你面对变故,妥善解决争议化解矛盾。

肯定不是“真”的,不知道题主这个结论从何而来。

到底谁对于家庭“贡献”更直接?

我们先不讲法律如何规定,先说说从家庭内部关系上,到底什么人对父母的财产有“贡献”。

父母辛苦大半辈子挣取的财产,首先,一定与父母相互的扶持帮助有直接关系,不区分谁主内主外的问题。即便只有一个人在外面打拼挣钱,另一方也为这个家庭付出很多。所以,父母首先是这笔财产最直接的来源。

父母有了孩子,父母抚养孩子长大。孩子对于家庭的贡献,或许在年幼时还是一个“消费者”,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孩子是这个家庭中最重要的成员之一——让这个家庭变得更加完整,也为父母增添诸多乐趣,让父母有动力、有兴趣去挣取财产。

父母的父母,对于父母有养育之恩,更何况还有很多家庭,爷爷辈的人还帮着家里谋求生计、帮助带孙子,甚至用自己积攒的钱做出经济支援。

所以,与一个家庭财产积累有直接关系的,就是父母、子女、父母的父母。

兄弟姐妹有关系么?不能绝对的说没有关系,但是从“贡献”角度,远远不及上述三类角色来的更重要。

所以,按照题主所说:先父母的兄弟姐妹,其次再轮到子女,从逻辑上不成立。

法律规定的顺序是什么?

其实,上面所说,就是我国法律规定的顺序继承人(现行《继承法》、即将实施的《民法典》)——

去世人的配偶、父母、子女作为第一顺序继承人。这三类角色,具有均等的继承权。

如果按照题主所讲“父母房屋继承权”:

父亲的第一顺序继承人包括母亲、子女、爷爷奶奶。

母亲的第一顺序继承人包括父亲、子女、姥姥姥爷。

但是,万一父母去世的时候,上述继承人都不在了怎么办?这时候,会有两个结果:

第一个结果:如果父母的子女还有子女(父母的孙辈),那么由父母的孙辈继承,这叫做“代位继承”。

第二个结果:如果父母的子女早亡且没有留下孩子、或者父母从来没有生过子女(当然,只是表达一下意思,如果没有生过孩子,就不能称之为“父母”),去世的时候他们的父母也都没了,怎么办?这时候才会涉及到题主说的“兄弟姐妹”,即第二顺序继承人——

当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的时候,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包括了去世人的兄弟姐妹、祖父母外祖父母。

其他说明

以上规定,都是指在没有遗嘱的情况而定。

如果父母生前留有合法有效遗嘱,就不需要考虑上述顺序继承人的问题——遗嘱指定给谁,就由谁继承。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 功能联系删除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