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候审有期限吗_取保候审的期限是多长时间

姚平婚姻家事律师 2022.10.13478人收看
导读:
比较容易取保候审的情形一般都是罪行不严重。这个不严重的标准就我接触到的而言,目前是判处有期徒刑一年以下(包括一年)(多为缓刑)、拘役、管制、以及仅仅是附加刑的情况。

取保候审有期限吗

从时间上来算,就是如果不取保候审,可能拘留的时间会长于实际判刑的时间(按照折抵后的时间来计算),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国家可能要涉及到赔偿的问题,所以,上述的罪行是相对容易取保候审的。

对于上述的案件,甚至很多情况下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都会主动决定取保候审,一般这种取保候审的时候,对保证金的要求并不高,保人也经常是走程序,所以如果是上述的情形,那请别着急,取保候审还是相对容易的。

但如果罪行相对严重,取保候审的条件和难度就会增大。事实上我并未接触到太多的罪行严重取保候审的案子,也仅仅是道听途说,所以,也就不在这里赘述了,以免误导大家。

取保候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种强制措施。

在我国,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责令某些犯罪嫌疑人,刑事被告人提出保证人或者缴纳保证金,保证随传随到的强制措施。下面我们了解下取保候审时的相关内容。

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监视居住最长不得超过六个月。

在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间,不得中断对案件的侦察,起诉和审理。对于发现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或者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期限届满的,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解除取保候审,监视居住,应当及时通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人和有关单位。

在取保候审期间未违反前款规定的,取保候审结束的时候,应当退还保证金。

朋友,在取保候审期间不要违反上述规定,因为你交了保证金,如果违反了上述规定,保证金也没有了,还会被公安机关送进看守所,所以在取保候审期间,还是老老实实的在公安机关的监视范围内,不要抱着侥幸的心里,因为你公安机关已经认定你有犯罪嫌疑,所以你要努力的证明自己跟犯罪事实没一点关系。公安机关才会把取保候审的期限早点结束,你也就相对解除嫌疑了。好好做人,做个奉公守法的好公民。

这个问题并不简单。

首先,取保候审肯定是有期限的。作为一种刑事强制措施,取保候审是不用被羁押的,但人身自由还是有一定限制,比如离开居住的县市要被批准,传唤也要到,重要的是身份还是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如果无期限的适用下去,肯定损害他们的权益。

第二,实践中,取保候审期限却有时出现好几年的情形,也不见解除。根据刑诉法的规定: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对于这条的理解,有认为是公检法共用一年期限,也就是公检法可以各自决定取保候审,但他们加起来期限不能超过一年。有认为公检法各自可以做出取保候审,都是一年,那么就是三年。司法机关一般按照后一种理解,有的在各自的刑事诉讼程序规定里都有规定,比如检察机关在其诉讼规则里就规定, 公安机关决定对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案件移送人民检察院审查起诉后,对于需要继续取保候审的,人民检察院应当依法重新作出取保候审决定,并对犯罪嫌疑人办理取保候审手续。取保候审的期限应当重新计算并告知犯罪嫌疑人。所以有些复杂的案件,尤其涉及罪务非罪的,取保候审期限会很长。

第三,取保候审期限届满的,按法律规定,同一机关不能再重复适用取保候审了,但如果也不能符合逮捕和监视居住的条件,一旦取消取保候审,就成了没有强制措施了,所以有权机关还是会继续取保候审的,这样就不符合规定了,但实践中还是经常会发生这样的情况。

第四,如果对取保候审超期不解除的,可以向做出取保候审决定的机关申诉,也可以找检察院去检察监督。

取保候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种强制措施,取保候审主要适用于犯罪情节较轻,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犯罪嫌疑人,取保候审由公安机关执行。

根据刑事诉讼法规定,有下列几种情形之一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

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三、患有严重疾病、生活不能自理,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采取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性的。

四、羁押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需要采取取保候审的。

五、对拘留的犯罪嫌疑人,证据不符合逮捕条件,需要继续侦查,并且符合取保候审条件的。

六、对拘留的犯罪嫌疑人提请逮捕后,检察机关不批准逮捕,需要继续查证的。

决定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取保候审,被取保候审人应提出保证人或交纳保证金,且只能选择一种保证方式。

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十二个月,一般取保候审期限就是十二个月。比如决定取保候审日期为2018年3月14日,到期日就是2019年3月13日。

取保期间,被取保候审人应当遵守相关的规定。公安机关会对案件继续侦查,根据案情变化,可能会变更强制措施或解除取保候审。也就是说办理的取保候审期限是十二个月,有可能会根据公安机关的侦查情况发生变化,经侦查证据确凿会被逮捕,逮捕后可先行拘留,也可能调查后,排除犯罪嫌疑解除取保候审措施。

关于取保候审的性质

取保候审是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一种刑事强制措施,旨在保障刑事追诉程序的顺利进行。它与西方国家刑事程序中的保释制度在性质上是完全不同的。西方国家刑事诉讼程序中的保释,是被追诉人的一项权利,即所谓的保释权,绝大部分嫌疑人在审判前均可以获得保释;而在我国刑事诉讼程序中,嫌疑人、被告人在审判前通常处于羁押状态,即羁押是常态,取保是例外。关于这里面的原因,可参见笔者相关回答。

取保候审的决定机关、执行机关及期限

在我国刑事诉讼中,公、检、法等办案机关均可以决定采用,通常在哪一办案阶段就由哪个办案阶段的办案机关决定是否采用;

取保候审统一由公安机关负责执行,即取保候审的执行机关为公安机关,一般为公安机关的基层派出所负责具体的监督管理;

取保候审的期限。取保候审一般不得超过12个月,但这里的12个月是公检法机关决定的期限加起来不超过12个月,还是单独决定均不能超过12个月存在争议;司法实践中,一般是按照公检法三机关分别决定的取保候审期限均不得超过12个月来实施的;

申请取保候审获得批准极难

通常而言,除非嫌疑人、被告人身体存在特殊情况或者办案期限届满、案件尚未办结等情形外,嫌疑人及其家属、辩护人要想通过申请获得取保候审极难。

总之,作为一种非羁押性的审前强制措施,取保候审并非完全没事了,只是通过人保或者财产保证,不关押,随传随到,以待处理。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 功能联系删除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