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罪一般会怎么判_诈骗罪是怎么判刑的怎么量刑的

导读:
怎么判?
一看犯罪数额;二看犯罪情节。
犯罪数额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诈骗罪,有3个量刑幅度:1.数额较大的,判3年以下;2.数额巨大的,判3—10年;3.数额特别巨大的,判10年以上或无期徒刑。
关于诈骗数额,各省根据实际情况,在规定的幅度内自己研究确定。比如河北省,7000元构成“数额较大”;7万元构成“数额巨大”;50万元构成“数额特别巨大”。
犯罪情节
对诈骗犯判刑,除了考虑数额大小外,还要参考一些从重、从轻的情节,以确保罚当其罪。
从重情节:比如,有犯罪前科、构成累犯、多次诈骗、为实施违法犯罪活动而诈骗、诈骗集团首要分子、诈骗抢险救灾等物品、诈骗残疾人老年人等弱势群体、造成被害人自杀精神失常等严重后果的等等。
从轻情节:比如,有自首立功表现、未成年人或老年人、积极退赃、诈骗未遂、确因治病等生活急需、诈骗近亲属财物等等。
对于诈骗犯罪,既要“打”,还要“罚”。
诈骗,属于侵犯财产类犯罪,因此,对诈骗犯判刑的同时,还要适用财产刑。我国《刑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规定,对于诈骗犯罪,要并处罚金或没收财产。对于罚金的数额,法院会依据诈骗的数额、造成损失的大小、犯罪分子缴纳罚金的能力等等来综合考虑,但最低不能少于1000元,未成年人犯罪最低不能少于500元。
以欺诈蒙骗等手段骗取受害者财物,犯罪动机明显是以骗取财物为目的,犯罪事实是哄、蒙、骗、诈等不正当非暴力形式实施,犯罪结果是受害人财物的损失。只要有动机明确,事实清楚,并造成危害结果三大要素并存,就构成诈骗罪。可依据刑法相关条款判刑。
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公私财物的行为。
(一)、诈骗公私财物量刑
根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之规定量刑,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二)、构成诈骗罪的相应的幅度内确定量刑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之规定,构成诈骗罪的,可以根据下列不同情形在相应的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1)达到数额较大起点的,可以在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2)达到数额巨大起点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可以在三年至四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
(3)达到数额特别巨大起点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可以在十年至十二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依法应当判处无期徒刑的除外。
(三)、诈骗公私财物价值规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诈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一条之规定,诈骗公私财物价值三千元至一万元以上、三万元至十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上的,应当分别认定为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的“数额较大”、“数额巨大”、“数额特别巨大”。
我国目前对涉及到金钱物品的犯罪案件普遍是根据涉案金额来决定刑事处罚的,而诈骗罪同样如此。
涉案金额多少决定着你刑期的高低,一般分为涉案金额较大、巨大、特别巨大,对应的刑期也一般为3年以下、3年以上、10年以上和最高无期。
而一般涉及到金钱的刑事案件,也会并处罚金。
所以有时候在诈骗案中,判你多少年是次要的,罚金是主要的。因为罚金代表着你是否能够减刑,积极缴纳罚金说明悔罪态度良好。如果不缴纳,一般不会给予减刑,或者按照最低幅度减刑。
所以有时候法院判处罚金太高,自己无力缴纳或者舍不得缴纳,这个会很纠结。
当然,因为诈骗罪从而诱发的其他后果导致的罪行,这里就不多说了。
总之,根据涉案金额决定刑期,并处罚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