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内协议有效吗,简单最有效的婚内协议书

导读:
荐读:
第187期
家事-婚内协议是否有效?
智事-从“鱼丁糸”回归“苏打绿”,或许还差这一步!
刑事-唐山打人案嫌疑人已抓获!“安全感”应由谁来障?
商事-实控人被警示,投资者应谨慎!
家:婚内协议是否有效?
近日,江苏省海安市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离婚诉讼案件:许某与郭某原为夫妻关系,双方在婚姻存续期间签订了《家庭房产处理及家庭经济协议》,协议约定房屋的所有权归郭某,但郭某须向许某的补偿10万元。
后双方因家庭纠纷起诉离婚,许某要求郭某按约定给付10万元。但郭某以其在双方婚姻存续期间,郭某父亲曾多次帮许某家装修未收取工钱及其为抚养女儿读私立学校等费用支出远远超出10万元为由提出抗辩,拒绝支付。
根据我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条第一款规定,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本案,郭、许二人在婚姻存续期间签订的《家庭房产处理及家庭经济协议》系双方真实的意思表示,只要不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则合法有效。
最终,海安法院经审理认为,二人签订的协议合法有效。而郭某提出的抗辩理由,因其未能提供相应的证据,也无事实和法律依据,故对其抗辩不予采信。最终,判决郭某按协议约定向许某支付10万元。
商:从“鱼丁糸”回归“苏打绿”,或许还差这一步!
图片来源:网络
自苏打绿乐队与前经纪人林暐哲闹翻后,关于“苏打绿”商标的权属问题已经纠缠近三年时间。2022年5月30日台媒报道,林暐哲突发声明宣布放弃苏打绿商标所有权。
“苏打绿”的歌曲伴随了一代人的青春,作为“苏打绿”的伪歌迷,看到林暐哲与“苏打绿”团员的商标权终于落下帷幕,心中自满是欢喜。但是问题来了,林暐哲这一份书面声明并不意味着“苏打绿”团员就可以直接取回“苏打绿”商标,距离“鱼丁糸以”“苏打绿”之名再次出发,还差这一步。
经查询,国内“苏打绿”或“SODAGREEN”的商标使用权人为林暐哲音乐社有限公司。若“苏打绿”团员要取回商标,可有以下两种途径:途径一,由林暐哲音乐社有限公司注销相关商标后由“苏打绿”团员再次申请注册;途径二,由林暐哲音乐社有限公司与“苏打绿”团员依据《商标法》第四十二条之规定,签订商标权转让协议并共同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申请,转让申请经核准后予以公告,受让人自公告之日起取得商标专用权。
因此,在林暐哲音乐社有限公司未注销或转让商标前,“苏打绿”系列商标权的最终归属或许还有变数。
刑:唐山打人案嫌疑人已抓获!“安全感”应由谁来障?
针对唐山烧烤店打人事件,6月11日下午,河北唐山警方发出通报:在某烧烤店涉嫌寻衅滋事、暴力殴打他人案件中的最后一名涉案人员沈某俊被抓获。至此,该案九名涉案人员已全部归案。
相对一些恶性刑事案件,唐山烧烤店行凶者的行为并非是最恶劣的,但关注度却居高不下。
之所以有如此高的关注度,除了是对受害人的同情和对行凶者的谴责外,或许是群众对自身安全感的一种期待。
行凶者这种临时性、随机性的施暴行为如得不到严惩,群众在生活中就会失去安全感,担心下一个受害者就是自己。
虽然唐山正通过“雷霆风暴”行动整治社会治安,但更需要执行机关严格执行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原则,及时清除“毒瘤”,如此才能让群众获得真实确切的安全感。
商:实控人被警示,投资者应谨慎!
推出了《大腕》、《手机》、《天下无贼》、《集结号》等经典电影作品的华谊兄弟公司的实际控制人王忠军、王忠磊近日被证监会警示。6月6日,浙江证监局网站披露《关于对王忠军、王忠磊采取出具警示函措施的决定》,决定书称,王忠军、王忠磊二人作为华谊兄弟传媒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在2009年10月30日至2021年12月20日期间,二人持有的公司权益比例累计变动10.67%。在权益变动比例达到5%时,二人未按规定停止买卖公司股份并及时履行报告、公告义务。直至2021年12月22日,二人才披露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对此,证监局依法对王忠军、王忠磊二人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督管理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根据《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第十三条规定,投资者及其一致行动人拥有权益的股份达到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的5%后,通过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交易,其拥有权益的股份占该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的比例每增加或者减少5%,应当向证监会、交易所进行报告及公告。在该事实发生之日起至公告后3日内,不得再行买卖该上市公司的股票。王忠军、王忠磊两兄弟在华谊公司股东会中为一致行动人,故在他们持有股份减少达5%时应依法进行报告和公告。
浙江证监局对王忠军、王忠磊的出具警示函,只是监管机构行使监管权,如果王忠军、王忠磊作为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义务人,未按规定披露信息给投资者造成损失的,投资者有权要求赔偿。对实际控制人不断减持自己公司股份的上市公司,投资者应擦亮眼睛,谨慎投资!
关于文言闻
「品高文言闻」 由我所于2018年11月推出,旨在从法律的视角,以商事、家事、智事、刑事为落脚点,对时下热点或案例进行专业点评,以飨读者。
每期的文言闻,从素材的采集、撰写到最终编辑发布,均离不开每一位品高人的付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