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发工资条可以索赔嘛 /发工资不发工资条合法吗

导读:
一、起诉讨薪需要提供什么证据
1、起诉讨薪需要提供的证据主要有:
(1)具备用人单位公章的劳动合同、欠条;
(2)工友的证人证言;
(3)工作证、服务证、工作胸卡、工作服、工作标记等证明身份的证据;
(4)工作考勤记录;
(5)工作中的视听材料等等。
2、法律依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六条 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第三十九条 当事人提供的证据经查证属实的,仲裁庭应当将其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劳动者无法提供由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与仲裁请求有关的证据,仲裁庭可以要求用人单位在指定期限内提供。用人单位在指定期限内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拖欠工资起诉费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诉讼费交纳办法》第十三条案件受理费分别按照下列标准交纳:
(一)财产案件根据诉讼请求的金额或者价额,按照下列比例分段累计交纳:
1、不超过1万元的,每件交纳50元;
2、超过1万元至10万元的部分,按照2.5%交纳;
3、超过10万元至20万元的部分,按照2%交纳;
4、超过20万元至50万元的部分,按照1.5%交纳;
5、超过50万元至100万元的部分,按照1%交纳;
6、超过100万元至200万元的部分,按照0.9%交纳;
7、超过200万元至500万元的部分,按照0.8%交纳;
8、超过500万元至1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7%交纳;
9、超过1000万元至2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6%交纳;
10、超过2000万元的部分,按照0.5%交纳。
(二)非财产案件按照下列标准交纳:
1、离婚案件每件交纳50元至300元。涉及财产分割,财产总额不超过20万元的,不另行交纳;超过20万元的部分,按照0.5%交纳。
2、侵害姓名权、名称权、肖像权、名誉权、荣誉权以及其他人格权的案件,每件交纳100元至500元。涉及损害赔偿,赔偿金额不超过5万元的,不另行交纳;超过5万元至10万元的部分,按照1%交纳;超过10万元的部分,按照0.5%交纳。
3、其他非财产案件每件交纳50元至100元。
(三)知识产权民事案件,没有争议金额或者价额的,每件交纳500元至1000元;有争议金额或者价额的,按照财产案件的标准交纳。
(四)劳动争议案件每件交纳10元。
(五)行政案件按照下列标准交纳:
1、商标、专利、海事行政案件每件交纳100元;
2、其他行政案件每件交纳50元。
(六)当事人提出案件管辖权异议,异议不成立的,每件交纳50元至100元。
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在本条第(二)项、第(三)项、第(六)项规定的幅度内制定具体交纳标准。
最高法:审理工伤案件的20个答复+7个法官会议纪要+3个指导案例+16个公报案例
用人单位拖欠劳动者工资时,劳动者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或者申请劳动仲裁追讨工资,用人单位不给劳动者发工资构成犯罪吗?
用人单位不给劳动者发工资构成犯罪吗?
用人单位不给劳动者发工资一般是不构成犯罪的,但是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的可能构成刑事犯罪,根据我国《刑法》相关规定,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最高可获刑七年。
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构成要件是什么?
1、犯罪主体要件。本罪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即企业和自然人。
2、犯罪主观方面。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即主观上明知自己的“不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这种不作为行为会产生劳动者不能及时实际得到劳动报酬的社会危害后果,却希望或放任这种后果发生。应认定为故意的几种情况:
(1)明确表示拒不作为的,即明确拒绝支付劳动者劳动报酬的,应当然地认定为故意。包括无正当理由拖欠,不论是否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2)虽表示应支付,但主动实施作为,为不支付找借口的,应认定故意。如无正当理由转移财产,造成无支付能力假像的;用人单位主要负责人或指使发放劳动者劳动报酬的工作人员逃匿,造成无法支付假像的;或非法克扣工资或罚款的。
3、犯罪客体要件。本罪犯罪客体是双重客体,既侵犯劳动者的财产权,又妨碍了正常的劳动用工关系,侵犯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4、犯罪客观方面。本罪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既有危害行为又有危害结果,且两者间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其实,在生活中,很多用人单位都会按时地支付劳动者报酬,但还是有一部分用人单位拖欠工资,殊不知单位拖欠工资,是需要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如果遇到用人单位不支付工资的情况,要正确有效地维护自身权益,可以先进行协商解决,若协商不成,可通过向劳动保障监察部门投诉,如果用人单位还是有能力而拒不支付的话,是有可能构成犯罪的,会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相关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之一,以转移财产、逃匿等方法逃避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或者有能力支付而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经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支付仍不支付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有前两款行为,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在提起公诉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并依法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以上就是“用人单位不给劳动者发工资构成犯罪吗?”的相关内容,如果用人单位拒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尚未造成严重后果,在刑事立案前支付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并且依法承担相应赔偿责任的,可以认定为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