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对方不愿意离婚,法院将根据夫妻关系破裂的条件进行判决。法院判决的前提是夫妻关系破裂,调解后仍无法恢复;或者夫妻有赌博、吸毒等坏习惯,导致夫妻关系破裂,调解无效的,法院也可以允许离婚。
  • 父母有权继承遗产,除非被继承人立遗嘱不允许继父母继承自己的遗产。法律规定,在法定继承中,第一个继承人是配偶、子女和父母,其中法律意义上的父母包括生父母、养父母和有支持关系的继父母,因此父母有权继承遗产。
  • 犯罪人醉酒持刀行凶的,人民法院一般可以按照故意伤害罪的标准判处。刑法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 犯罪行为人的犯罪行为超过起诉期限的,不予追究刑事责任。《刑事诉讼法》规定,犯罪超过起诉期限的,不追究刑事责任被追究的,应当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或者终止审判,或者宣告无罪。
  • 人民法院应当对入室盗窃案件中的罪犯进行处罚。《刑法》规定,盗窃公私财产、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并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罚款。
  • 行为人酒后驾车,造成交通事故,殴打他人后逃跑的,应当按照危险驾驶罪和故意伤害罪的规定处罚。刑法规定,在路上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以拘役和罚款。
  • 犯罪人构成境外收购国家秘密罪的,人民法院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
  • 中国人民法院可以适用逃税罪的规定对逃税犯罪的有关犯罪分子进行处罚。《刑法》规定,纳税人以欺骗、隐瞒手段申报虚假纳税或者不申报,逃避纳税金额大,占应纳税额的10%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 《刑法》的可追溯性一般是指新法律颁布后对旧行为仍有适用效果的情况。《刑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当时法律不认为犯罪的,适用当时法律;当时法律认为犯罪的,依照本法有关规定追究刑事责任。
  • 《民法典》规定,女性原则上不需要退还离婚彩礼。如果彩礼应返还,如果双方未办理婚姻登记,但未办理婚姻登记手续,婚前未支付,导致支付人生活困难,则必须在离婚的前提下。
  • 你提到的问题实质是精神赡养问题。人到老年,更希望在精神方面得到子女的关心与呵护。所谓“精神赡养”,是指满足老年人精神、情感、心理方面的需求,使老年人得到必要的温暖,享受家庭特有的天伦之乐。它可以独立存在,也可以渗透于经济供养和生活照料中。我国1996年颁布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一条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这条规定的精神慰藉,其实质就是精神赡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丰富,家庭的亲情和精神慰藉已经成为老年人的强烈期盼和精神支柱,为此,2012年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针对老年人精神赡养需求增多的实际,充实了精神慰藉的规定,即“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这样,“常回家看看”,不仅是赡养人的责任更是法律赋予的义务。同时,《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七十四条还规定了救济措施,即老年人与家庭成员因赡养、扶养或者住房、财产等发生纠纷,可以申请人民调解委员会或者其他有关组织进行调解,也可以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
  • 《劳动部、公安部、全国总工会关于加强外商投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劳动管理切实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的通知》规定:“企业不得向职工收取货币、实物等作为‘入厂押金’,也不得扣留或者抵押职工的居民身份证、暂住证和其他证明个人身份的证件。对擅自扣留、抵押职工居民身份证等证件和收取抵押金(品)的,公安部门、劳动监察机构应责令企业立即退还职工本人。”因此,该企业的做法违反了国家的有关规定,你可以要求当地的公安部门或劳动监察机构予以查处。
  • 该事故发生在小李执勤的过程中,小李要求检查及跟车的行为均属于职务行为。如果该职务行为侵害了公民的合法权益,被侵害的公民有权要求国家赔偿。但是,小李只有在其职务行为违法或其行为虽不违法但明显不当的情况下才应承担侵权的责任。本案中,小李依职权对疑似违反交通法规的驾驶员进行检查及跟随并不违法。而且,小李在开车跟随的过程中,与摩托车平行线行驶,并没有别车,一直在往前开,也尽到了对于摩托车驾驶员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予以适当注意的义务。综合整个情况来看,摩托车驾驶员酒后驾驶无照的摩托车,在交警示意停车检查后有义务接受检查。但该驾驶员试图逃离现场,交警开车跟随的行为并无不当。在此过程中发生交通事故和交警的执法行为没有因果关系,应认定为事故的发生是摩托车驾驶员自己的行为导致。根据《国家赔偿法》第5条规定,属于下列情形之一的,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自己的行为致使损害发生的。由此可见,摩托车驾驶员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无法获得国家赔偿。
  • 你的行为属于妨碍社会管理的性质,按照《治安处罚法》给予拘留是正确的。但是你的行为构不构成伪证罪,要看你朋友酒驾的危害后果及行为的严重性来区别对待。按照我国法律规定,伪证罪最主要的特征之一,是指在国家司法机关的刑事诉讼活动中,具有作证义务的证人故意伪造、隐藏、毁灭相关诉讼证据的行为。如果你朋友酒驾的行为与后果已经构成刑事犯罪且被立案侦查,追究刑事责任的话,则你的行为就有可能构成伪证罪。
  • 抚恤金是由国家或有关单位依照有关规定发放给死者家属或伤残职工的费用,能不能作为遗产分割要区分三种具体情况。一是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的职工因公负伤领到的抚恤金,在伤残职工死亡后,已经发放而未用完部分及应当发放部分,属于伤残职工的遗产,可以由有继承权的人共同继承;二是职工因公死亡时发放给受死者供养的直系亲属的抚恤金,属于直系亲属的财产,不能作为死亡职工的遗产进行分割继承;三是交通肇事致人死亡抚恤金是由肇事单位发给受死者供养的直系亲属的维持生存的财产,也不是死者的遗产,不能以遗产继承的方法分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