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最好的反家暴方法

导读:
一丈夫在醉酒后跑到妻子工作的单位,公然暴打女子,妻子同事仗义相助,帮助女子制服丈夫,制其按压地上,并及时的报警处理,可谁知,民警赶到时,妻子却发现丈夫已经死亡。
检察院认为,女子同事,是阻止该女子家暴,其行为不构成犯罪,据调查,家暴男子生前患有严重的高血压心脏病以及冠心病,虽然家暴男子的死亡与妻子同事有一定的责任,但家暴男子对妻子同事进行了撕咬,殴打,检察院认为女子同事为“正当防卫”。
当不幸遭遇家庭暴力时,受害方不能忍气吞声,面对婚姻的不幸福,我们一定要理性的对待,开明的应对,而不要死撑硬挺,这样迟早会出大问题。对方实施家庭暴力后,一定要及时报警,并到医院验伤,留下对方实施家庭暴力的证据。这不仅可使对方有所顾忌,在以后进行离婚诉讼时,也有利于认定对方的过错,为自己争取赔偿。
许多女人之所以不能很好的应对家暴,是因为对家暴的固有认知限制了她们做出正确的选择。
打破对家庭暴力的固有认知
认知一:其他家庭没有家庭暴力现象,即使存在,也是极少数。
其实家庭暴力现象客观存在,且在全球各 国家和地区的发生率都较高。
认知二:家庭暴力是家务事,是一种隐私,而不可外扬。
事实是:家庭暴力不是不可外扬的家务事,而是法律所禁止的侵权行为。
受害者对家庭暴力的忍气吞声会导致施害者持续实施暴力行为,而自身也会受到家庭暴力的长期危害。
在遭受家庭暴力时,应学会向信任的他人或机构求助,或将家庭暴力行为诉诸法律,请求司法援助。
认知三:家庭暴力就是伤害身体,而不是伤害心理和性。
家庭暴力既包括身体暴力,也包括心理暴力、性暴力和经济控制。
认知四:家庭暴力就是丈夫对妻子施暴。
事实上,妻子对丈夫施暴、父母对子女施暴、子女对父母施暴、对自己的亲兄弟姐妹施暴也是家庭暴力。
全面了解家庭暴力
“家庭暴力是指在家庭关系中发生的一切暴力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将家庭暴力界定为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
按照表现形式划分,可分为身体暴力、情感暴力、性暴力和经济控制。
按照受害者类型划分,可分为:亲密伴侣暴力、儿童暴力、老年人暴力。
家庭暴力在我国乃至全世界都是一个十分严峻的问题,我国出台了专门的法律以反对家庭暴力。
全面性教育中也涉及有关家庭暴力的教学内容与目标,以便学习者掌握识别和应对家庭暴力的相关举措,减少家庭暴力的危害。”
遭遇家庭暴力存在哪些救济途径
1.社会救助:实施家庭暴力或虐待家庭成员,受害人有权提出请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以及所在单位应当予以劝阻、调解。
2.行政处罚:对正在实施的家庭暴力,受害人有权提出请求,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应当予以劝阻;公安机关应当予以制止
3.民事救济:根据民法典(于2021年1月1日生效)第1091条的内容,受害人可以在离婚诉讼中向施暴者要求损害赔偿,包括物质损害与精神损害两个方面。
4.刑事惩罚:若实施家庭暴力构成犯罪的,如故意伤害罪、虐待罪、强奸罪等,应当依照刑法有关规定给予制裁。对于受害者的报案,公安机关应当立案侦查,人民检察院应当依法提起公诉。
开展有效的自救
第一时间报警,及时拨打110。
第二去派出所报警,请他们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对施暴者进行处罚。
第三如果受伤,尽快到医院诊断,请医生出具详细的伤情证明并拍下照片。
第四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如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
第五向求助机构申请临时庇护救助。
对可以作为家暴的证据做到胸中有数
1.报警记录
2.伤情鉴定结果
3.病历记录照片
4.施暴者的保证书和忏悔书
5.保姆邻居朋友的证言
6.家庭摄像头的影像记录
反家暴法已经实施六年了,我们要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
家暴是暴力、是伤害、是犯罪。
制止家暴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看到有人遭受家暴,请不要指责:你为什么不离开,而是问,我怎么可以帮到你。
也许你的一声怒喝,一次报警就可以直接或间接拯救了一个生命!
最后祝愿所有的女性朋友都能自立自强,从第一次被家暴开始就拒绝原谅,彻底远离家暴!
同时呼吁社会要制定更加严苛的法律,制裁施暴者!只有让他们付出更高昂的代价,才能从源头减少家暴的发生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