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件的流程是怎么走的(刑事案件办案流程)

导读:
刑事案件一般是指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因触犯法律,在被侦查机关立案以后,为了防止其逃脱或者转移赃物等行为发生而需要办理的案件。具体来说也就是由检察院或者法院对案件进行审查判断后,决定是否立案,然后再移送到公安机关进行侦查。刑事案件的流程包括立案、侦查、审查起诉、审判、执行等多个环节。
每一个环节都是要经过一系列的程序才能完成。其中侦查和审判阶段更是要在各个环节上互相衔接。而在每个刑事案件中,犯罪嫌疑人或者被告人可以说是“被”刑事拘留的,也可以被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自由身”来进行犯罪活动。而一旦被刑事拘留那就意味着犯罪嫌疑人可能会面临长达三年以上的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以及死刑。
一、刑事案件的立案阶段
刑事案件的立案阶段一般是指公安机关对发生在辖区内的刑事案件进行侦查后,移送到检察院进行审查,再决定是否立案侦查的阶段。
一般来讲,刑事案件是需要由检察院进行立案侦查的。首先要对犯罪嫌疑人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强制措施。然后才能对嫌疑人进行刑拘、逮捕等刑事侦查活动。当然在这个阶段还需要将犯罪嫌疑人涉嫌的罪名以及犯罪行为所造成的后果等情况进行记录和制作笔录。这个过程通常是在公安机关移送检察院以后展开的,然后再由检察院移交给法院。
二、侦查起诉阶段
侦查阶段结束后,检察院会对案件进行审查判断。审查判断后认为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决定将案件移送公安机关。公安机关应当将案情告知犯罪嫌疑人的近亲属,并通知他们有权提出意见和控告。对有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刑事案件,应当由高级人民法院核准。
对于可能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刑事案件或者附带民事诉讼的重大犯罪案件,人民检察院应当派员出席法庭并作好出庭公诉准备。人民法院根据犯罪事实,经过审理后判决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案件,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应当通知人民检察院;由人民检察院通知公安机关、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派员出庭支持公诉的,人民法院对人民检察院已经受理的刑事诉讼中的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应当通知人民检察院派员出庭应诉。
三、审判阶段
审判阶段是指法院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进行宣判和执行的程序。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案件审理终结后,对判决不服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而对于上诉案件,一般由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然后再向高级人民法院提出书面意见。
一般情况下,一审期间的申诉案件,经过审查之后就会进入二审程序一般不超过一年;在二审阶段可以提起抗诉或者再审。如果被告人在一审期间没有上诉也没有申诉的情况下,二审法院将会把此案发回重审(即发回一审法院重新审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