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伤害轻微伤量刑标准

导读:
故意伤害轻微伤量刑标准
故意伤害轻微伤量刑标准:
一、故意伤害罪是指故意非法损害他人身体健康的行为。
二、故意伤害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三、因感情纠纷犯前款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
四、正当防卫是指防卫人对不法侵害做出及时有效反应并阻止不法侵害继续发生和发展的行为;也是保护自身合法权益不受不法侵害或减少损失的一种行为。
五、防卫过当是指行为人出于防卫目的,使用了过于悬殊的力量对对方造成损害或在一定条件下由于双方对损害结果都无过错而导致双方均有伤害结果发生的情况。
一、故意伤害罪与过失致人重伤罪的区别
前者是过失犯罪,后者是故意行为,后者一般是基于过失原因造成的危害结果。前者一般仅限于人身伤害,后者则往往出现在意外伤害事件中,但如果行为人的行为导致重伤或死亡的结果,则就构成故意伤害罪。
二、故意伤害被害人致死的认定标准如何?
根据我国刑法第234条第2款的规定,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死亡,应认定为“情节恶劣”。对这一点,必须区分两个不同的标准:一是客观上是否实施了足以使被害人死亡的行为;二是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故意。前者如故意伤害致死罪系过失犯罪;后者如故意犯罪。在主观上要求是出于伤害行为或者有杀人故意而实施了致人重伤的行为,同时也包括对被害人死亡是否造成实际损害以及行为人应负何种刑事责任这两个问题。
三、刑事附带民事诉讼赔偿标准如何确定?
1、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赔偿标准:被害人因犯罪行为而遭受物质损失的,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时,可以附带提出解决赔偿问题的请求。人民检察院在提起公诉时,可根据被害人的实际损失及其所受的损害后果决定是否附带民事诉讼。如果人民检察院认为被告人犯罪行为造成被害人物质上和精神上的重大损失而应当承担民事赔偿责任,但是其已经支付了相应数额赔偿款的,人民法院不能判决被告人补偿当事人相应部分;如果被害人没有提出补偿要求,人民法院也不能判决被告人补偿精神损失。
四、因交通事故导致受害人死亡,赔偿后能否获得精神抚慰金?
精神损害抚慰金的数额根据侵权人过错程度来确定。交通事故的发生往往会造成受害人死亡,对死者家属造成很大的心理创伤。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规定:“受害人或者其近亲属请求赔偿精神损害,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一条规定处理:……(二)因交通事故遭受人身损害,且侵权人在民事诉讼中无证据证明的。”在此情况下,即使交通事故的责任方未按规定赔偿,也不影响受害者家属获得一定金额的精神抚慰金。
五、因交通事故导致受害人死亡,赔偿后能否取得被害人亲属谅解?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426条规定,交通事故致人死亡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通知死者近亲属,并出具谅解书。死者近亲属有权要求赔偿,也可以请求公安机关对交通事故责任作出处理。因此,在交通事故案件中是否具有这种情况不影响对被告人犯罪量刑。但被害人亲属获得赔偿后会对肇事者产生心理上的阴影、不满及愤怒等负面情绪,被告人如果因此而受到刑事处罚的后果可能就会产生更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