欠钱哪三种情况可拘留

导读:
欠钱哪三种情况可拘留
《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违反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一)伪造、毁灭重要证据,妨碍人民法院审理案件的;
(二)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抗拒法院执行的。
《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对人民法院的刑事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行为。对于“情节严重”是什么?就是要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处七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
(一)人民法院判决没收个人全部财产的;
(二)违法所得三十万元以上或者违法所得三百万元以上,没有财产不足以缴纳罚金时;
(三)隐匿、转移财产,致使判决、裁定无法实施。
一、什么是民事执行?
民事执行是指人民法院根据生效法律文书,在执行程序中,依法对被执行人负有履行义务的人的财产或其他权利,采取强制措施予以实现的活动。是人民法院与当事人之间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总和。民事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对于被执行人不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时,可以依照职权强制其交付执行标的物。”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第1条规定:“人民法院在执行程序中,应当依法向被执行人或者其他人发出执行通知书、财产报告令等强制性文书或者采取搜查、扣押、冻结等强制性措施。同时要求被执行人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不得有拒绝承担执行义务、规避执行等其他妨碍民事诉讼程序正常进行以及逃避法律制裁情形。”
二、什么是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妨害司法罪)
妨害司法罪是指以暴力、威胁、贿买等方法阻碍人民法院依法行使职权,情节严重的行为。该罪名中“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是指对法院作出的具有给付内容的民事判决、裁定罪以及人民法院依照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规定执行的有给付内容的民事案件,有能力执行而不予执行,情节严重的行为。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妨害司法罪)是指对人民法院依法作出的具有财产内容或给付内容并且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决定有能力履行而拒不履行,情节严重、造成严重后果或重大社会影响的行为。
三、拒执罪和恶意举报有何区别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被执行人恶意转移、隐匿财产或者虚假报告财产情况的;以暴力、威胁或者其他方法阻碍人民法院执行人员依法执行职务的;向有关单位诬告陷害他人或者擅自披露司法工作人员隐私的;拒绝将涉嫌拒不执行判决、裁定行为所涉及的案件线索移交有关部门依法处理,经查证属实但拒不履行协助执行义务的。上述情形中,“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一般是指人民法院已对被执行人采取拘留等强制措施后仍然继续实施拒不履行义务行为。
四、拒执罪的法定刑
其中,“情节严重”是指行为人主观上具有转移财产、抗拒执行的故意。在案件审理过程中,被告人可能被判处缓刑,但在判决生效后仍拒不履行生效判决的内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一)对人民法院的判决或者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
(二)在拘留期间或者审判阶段转移赃物、隐藏财产;
(三)抗拒法院强制执行;
(四)其他情节严重的情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