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保后还会被判刑坐牢吗

导读:
取保后还会被判刑坐牢吗
取保候审,是指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在审查逮捕阶段,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因涉嫌触犯法律,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一种强制措施。那么取保后还会被判刑坐牢吗?答案是肯定的。根据《刑事诉讼法》第48条规定:“对于被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按照下列程序办理:
(一)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取保候审的申请,应当书面通知被逮捕人的家属和本人;
(二)在接到通知后30日内到指定的看守所报到或者送看守所执行。
1、是否需要取保候审
《刑事诉讼法》第48条规定:“对于逮捕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认为有下列情形之一,可以取保候审:
(一)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
(二)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三)有自杀、自伤或吸毒、贩毒等严重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人民法院不予取保候审的理由应当说明下列情形:……(二)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者独立适用附加刑的。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认为有本法第48条规定情形之一的,可以作出不批准逮捕或不予起诉决定,并通知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
《刑事诉讼法》第64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等执行机关决定取保候审,应当通知被保证人和羁押场所所在地的基层组织。保证人未提出保证人的,可以将保证人交纳保证金和取保候审的情况告知被保证书人。”
2、是否必须交纳保证金
《刑事诉讼法》第53条规定:“取保候审必须依照规定交纳保证金。保证金由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收取,交付保证人。”这里的保证人,是指交纳保证金的人,而不是指交纳保证金的当事人!
《刑事诉讼法》第53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对被拘留人员可以采取取保候审措施;没有逮捕必要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出取保候审申请且同意采取取保候审措施的,应当及时执行。”也就是说,对被逮捕人可以采取取保候审措施,但并不是所有人都必须缴纳保证金。
3、取保候审期限
取保候审最长不得超过12个月,案情复杂或者其他特殊情况,经批准延长期限的,可以不超过24个月。被取保候审人未提出取保候审申请的,在案件终结前,不得离开所居住的市、县和羁押的看守所。因特殊情况需要离开所居住市、县的应当提交县级以上公安机关证明。
对犯罪嫌疑人逮捕后采取拘留或者逮捕措施时,应当立即通知被羁押人的家属和本人。取保候审期限届满,犯罪嫌疑人不需要逮捕或者终止羁押的,经执行机关批准或者决定,解除对其取保候审;需要继续侦查的,在拘留或者逮捕之后15日以内通知被监视居住人本人并提交公安机关证明。
4、执行程序
取保候审执行的具体程序,由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依照法律规定分别负责。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院校应当监督取保候审的执行。对违反法律规定采取缓刑、假释或者变更强制措施的,有权提请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撤销案件;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对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院校决定撤销案件而未经执行的案件,可以由公安局直接移送执行机关。
在取保候审期间被发现违反法律规定采取取保候审措施,或者在取保候审期间与被取保金无关的,办案人员应当及时解除取保候审;不解除的,应当书面通知当事人、利害关系人或者辩护人,并通知公安机关;不解除的,应当按照规定缴纳罚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