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赔偿金2023年最新标准分配
导读:
死亡赔偿金2023年最新标准分配
死亡赔偿金是指因受害人死亡而对死者近亲属所支付的除丧葬费以外的金钱赔偿。死亡赔偿金的性质为“损害赔偿金”,是指因受害人因死亡而丧失生命或者健康所造成物质损失时,由侵权人按照财产损失给予赔偿的制度。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规定:“对于公民因意外事故造成死亡的,根据事故造成的后果,结合死者生前所负担的各项费用及因死亡而减少的遗产,可以请求侵权人按照下列标准支付死亡赔偿金:……(二)死者生前实际支付给死者近亲属的各种费用。”对于此种情况所产生损失计算方式是根据各伤者在住院期间平均工资计算出相应额度。那么对于这部分金额是否应当被分配呢?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关于赔偿标准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规定,确定赔偿范围和赔偿金数额,应当综合考虑死者的过错程度、受侵害方是否存在生活困难、死者所负担债务是否属于被扶养人或被抚养人生活来源、受害人亲属对受害人近亲属所受损失是否有过错等因素进行确定。受害人近亲属因该事故遭受侵害所实际造成的损失,包括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住宿费以及住院伙食补助费等合理费用,应作为侵权人应当承担赔偿责任。那么死亡赔偿金如何分配呢?
1、《民法通则》第99条规定,自然人的遗产包括个人的身体权、健康权和财产权。
继承开始后,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有遗嘱的,按照遗嘱继承或者遗赠办理;有遗赠扶养协议的,按照协议办理。没有遗嘱的,按照法定继承办理。所以,死亡赔偿金中的遗产一般不会被分配给继承人。
2、公民在人身损害中,一般情况下会将死亡赔偿金支付给死者近亲属的,但是这种行为却不符合《民法通则》中财产归配偶、父母、子女所有的规定,因为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规定,“受害人对侵害自己合法权益的行为人所负债务,不属于遗产继承或者受遗赠范畴……”,也就是说,受害人对侵害自己权益的行为人所承担的债务不属于遗产继承或者受遗赠范畴。
所以死亡赔偿金的分配应适用“无主财产”原则,即由继承人共同分割。那么在实践中,当公民因意外事故造成死亡后,由于受害人所负担的债务属于家庭共同财产的,则应当进行赔偿。但如果死者生前有其他法定继承人或近亲属存在的话,即使死者有配偶、父母、子女和其他人,也不能主张权利。因为此时受害人对侵害自己合法权益的行为人所负的债务属于法定继承人、近亲属所有。所以从法理上讲,如果死者配偶或父母、子女等有独立支配权的话,则受害人对侵害自己合法权益的行为人所负债务不属于遗产继承或者受遗赠范畴。
3、《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还规定:
“死者近亲属之间可以就赔偿数额协商一致,也可以另行提起诉讼。但协商一致或者人民法院依法判决的除外。”
4、根据上述理论可以看出,公民对于死亡赔偿金并不具有支配性权利。
因此,应将之视为“遗产”予以分配。但是,对于受害人近亲属来说,死亡赔偿金并非其应得财产。在发生交通事故后,受害人因受伤、治疗和恢复等原因可能丧失部分或全部劳动能力。因此,受害人近亲属对于相关费用支出是否应享有权利。这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第六条“遗产应当按照法定继承顺序……的规定来继承。”而不应由死者近亲属享有继承权。所以,该费用不属于死者近亲属应得财产,只能由受害人近亲属自行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