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继承有诉讼时效吗

导读:
遗产继承有诉讼时效吗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财富的增长和积累,继承领域的案件数量逐年攀升,继承纠纷也是多种多样,既包括传统的法定继承纠纷、遗嘱及遗赠继承纠纷、遗赠抚养纠纷,也包括被继承人债务清偿纠纷,还包括已经出现未来还将增加的遗产管理纠纷等等。
法定继承纠纷案件大部分不适用诉讼时效,小部分适用
(一)主要包括房屋在内的物权分割类,不适用诉讼时效
理由:法定继承纠纷案件,被继承人死亡后遗产未分割,各继承人均未表示放弃继承的,应视为均已接受继承,遗产属于各继承人共同共有,继承人对共有物分割提起的诉讼,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
依据:《民法典》第230条“因继承取得物权的,自继承开始时发生效力。” 第1124条“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放弃继承的,应当在遗产处理前,以书面形式作出放弃继承的表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继承开始时继承人未表示放弃继承遗产又未分割的可按析产案件处理问题的批复》“各继承人都没有表示过放弃继承,根据《继承法》第二十五条第一款的规定,应视为均已接受继承。诉争的房屋应属各继承人共同共有,他们之间为此发生之诉讼,可按析产案件处理,并参照财产来源、管理使用及实际需要等情况,进行具体分割。”
遗产继承有诉讼时效吗
《继承法》第8条:继承权纠纷提起诉讼的期限为二年,自继承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犯之日起计算。但是,自继承开始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不得再提起诉讼。
民法典》第188条【普通诉讼时效、最长权利保护期间】: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继承权纠纷”引发的诉讼,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建议在诉讼时效期间内及时行使诉权。
实务中,应注意区分与继承相关的两类性质不同的纠纷。第一类系继承人之间因遗产分割方式及份额发生争议而引发的纠纷,属于“共有物分割纠纷”,不适用诉讼时效。第二类系因部分继承人擅自处分遗产、侵害其他继承人利益的行为而引发的纠纷,属于“继承权纠纷”,适用诉讼时效,故该类纠纷中继承权受到损害的当事人应在诉讼时效期间内及时行使诉权。
继承纠纷受不受诉讼时效的限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已废止)第八条规定:继承权纠纷提起诉讼的期限为二年,自继承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犯之日起计算。但是,自继承开始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不得再提起诉讼。现《民法典》继承编中虽未规定诉讼时效,但由于其并无特殊性,应当适用《民法典》总则部分诉讼时效的规定。
按照上述说法,继承纠纷应当受到诉讼时效的限制,权利人未在诉讼时效期间内向人民法院主张其民事权利,则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义务人可以提出不履行的抗辩。
但是,《民法典》第一百九十六条规定:下列请求权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一)请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二)不动产物权和登记的动产物权的权利人请求返还财产;(三)请求支付抚养费、赡养费或者扶养费;(四)依法不适用诉讼时效的其他请求权。根据本条规定,涉及物权请求权的,原则上不适用诉讼时效。
是否所有继承纠纷都不适用诉讼时效呢?显然不是。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第八次全国法院民事商事审判工作会议(民事部分)纪要》的通知第25条规定:被继承人死亡后遗产未分割,各继承人均未表示放弃继承,依据继承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应视为均已接受继承,遗产属各继承人共同共有;当事人诉请享有继承权、主张分割遗产的纠纷案件,应参照共有财产分割的原则,不适用有关诉讼时效的规定。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继承开始时继承人未表示放弃继承遗产又未分割的可按析产案件处理的批复》规定:诉争的房屋应属各继承人共同共有,他们之间为此发生之诉讼,可按析产案件处理。
继承案件中,被继承人死亡后,遗产未分割前,各继承人对遗产处于共同共有的状态,各继承人之间主张分割遗产的不适用诉讼时效。
一般而言,处理继承案件大致可分为三步:一是确认继承人身份;二是确认被继承人遗产范围;三是分割遗产。对于仅仅是确认继承人身份的诉讼,依据《民法典》规定,应适用诉讼时效。对于涉及分割遗产的诉讼,《民法典》规定因继承取得物权的,自继承开始时发生效力,未分割的遗产在被继承人死亡时便归继承人所有。继承人要求对共同共有的被继承人遗产进行分割,不适用诉讼时效。
换句话说,如果所有继承纠纷适用诉讼时效,则对于涉及物权请求权部分与一般物权请求权原则上不适用诉讼时效的法律规定有所冲突;若均不适用诉讼时效,则会使继承人怠于确认继承人身份。
综上所述,继承纠纷中,仅为确认继承人身份的诉讼受诉讼时效的限制,涉及分割遗产的,原则上不适用诉讼时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