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编和合同工有什么区别_事业单位编制内合同制工人

姚平婚姻家事律师 2022.09.20来源:律总管750人收看
导读:
公务员都是经过考试的或有多年经验由事业编制人员在有行政编制名额下转过来的。(行政编制名额每个部门都有严格限定的);当然事业编制员工的名额也有限制,但是较公务员宽松很多,签订的是聘用合同;合同工是签劳动合同的临时或长期员工,事业单位自己有一定的自主招聘权,但规范的城市一般都全部由人事局或劳动局招聘,并签订合同,然后以派遣方式到事业单位工作,工资由财政统发。

公务员就是行政编制,常见的乡镇公务员、警察等等就是公务员编制。事业单位分两种:一种参公编制(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事业编制),一般你看到的大多数水务、卫生、城管等执法类基本都是参公类,待遇和管理都是按公务员法管理;二种事业编制,就像医生,教师这一类。合同工,你可以理解为像企业的员工,只是跟政府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而已。

编制:工作稳定,有升职加薪空间,福利齐备,工作清闲;

非编制:合同工,随时可能被辞退,稳定性差;基本不存在转正或者升职加薪空间,福利少,且工作繁忙,部分可能还没有节假日。

一、编制

编制,是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专用措施,企业单位没有编制问题。

党政群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由同级党委机构编制部门核定使用编制类型,分别使用行政编制、事业编制,工作人员按照编制定额管理。

党政机关使用行政编制;

(多次机构改革压缩行政编制,行政编制不足,因而现时党政机关存在使用事业编制工作人员现象。)

群团机关、事业单位使用事业编制。

(群团机关曾使用行政编制,现多使用事业编制。)

二、公务员

公务员,属于国家公职人员,执行国家公务,财政全额供养,执行国家机关工资福利待遇。

公务员使用行政编制。

(一)公务员从任职上分:

1、选任制公务员,党政系统经选举产生的,任职有届期的,由选举机关任免的,担任领导职务的公务员。

2、委任制公务员,非经选举产生的,由任免机关批准任免的公务员,包括部分担任领导职务的公务员(工作部门副职、内设机构领导职务),主要构成是非领导职务序列公务员。

3、聘任制公务员,主要适用于专业技术性强、辅助性工作的公务员职位。

(二)从职位序列上分:

1、综合管理类公务员,职能为党政机关行政管理为主,公务员的绝大部分组成,分布于党政机关。

2、专业技术类公务员,部分必须由专业技术人员担任的公务员职位,如公安部门刑侦技术人员法医师,审计部门审计师等。

3、行政执法类公务员,由法律规定的履行行政执法的公务员。

三、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是政府举办的社会公益性、服务性机构,但不是政府机构,政府财政多予以支持,工作人员执行国家事业单位工资福利待遇。

事业单位使用事业编制。

事业单位改革完成后,根据职责任务、服务对象和资源配置方式等情况,将事业单位分为二类。

(一)公益一类事业单位

公益一类事业单位,承担义务教育、基础性科研、公共文化、公共卫生及基层的基本卫生服务等基本公益服务,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

公益一类事业单位,非盈利性,财政全额拨款供养。

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包括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

(二)公益二类事业单位

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承担高等教育、非盈利医疗等公益服务,可部分由市场配置资源的,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

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工资和福利来源自身营收和财政补助二部分构成。

四、合同工

合同工,原来的企事业单位用工形式之一,还有固定工、临时工、季节工、计件工等用工形式。

企事业单位人事劳动管理制度改革后,企业单位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事业单位实行“全员劳动合同聘用制”,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都是属于合同工的范畴。

党政机关中干部使用的是行政编制,工勤人员使用的是工勤编制,也只有干部才可以登记为公务员身份。事业单位无论干部工人,使用的都是事业编制,只是岗位不同,管理岗位和专业技术岗位是干部身份,工勤岗位是工人身份。机关事业单位除正式在编人员外,还按实际需要,招聘一部分编外人员,比如人事代理、合同工、临时工、劳务派遣工等。在编人员和非编人员有以下几点区别:

1、编制使用:在编人员按身份使用编制,非在编人员永远不能使用编制。在编人员即使是因超编调动、机构改革、削减编制等原因,造成的暂时性非在编,也会通过余缺调剂,或者人事调动、自然减员等,最终使用编制,成为在编人员。而编外合同工,除了参加公务员考试、事业人员考试,是永远不可能进入编制内的,即使是工作二三十年,也只是合同工身份。

2、人事管理:在编人员,公务员和副科级以上干部,由组织部管理,普通事业人员和工勤人员,由人社部门管理。而所有的编外人员,都是由人社局统一管理,或者人社部门授权、委托主管单位、业务单位,直接招聘、自行使用、自行管理。从法律法规层面来讲,公务员管理有《公务员法》,以及相关配套的实施办法;事业人员有《事业单位人员管理条例》,以及相关配套的实施办法;编外合同人员,则是按《劳动合同法》规定协调。

3、提拔晋升:公务员走的是职级路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走的是管理级别,专业技术人员走的是职称晋升路线,工勤岗位走的是技术等级路线,分别都有不同的晋升方式,工资待遇、福利补贴也都会随晋升提升。而编外人员基本上没有发展机会,干一辈子也只是临时工、合同工,定期不定期小幅度增长工资,永远得不到提升。目前也只有辅警有专门的晋升道路,其他编外人员没听说有相应的晋升发展道路。

4、工资待遇、福利奖金:虽然《劳动法》要求同工同酬、按劳分配,但实际上,编外人员的工资低,是众所周知的。有的时候虽然干着同样的工作,但编内编外,工资相差几倍。编内人员的工资待遇、福利奖金,编外人员也享受不上,每年只有一点劳保,和出差补助。

最为关键的是,无论是公务员还是事业人员,只要是在编正式职工,除了个人违纪违规,或者给公私造成重大损失,一辈子也不用担心会丢工作。而编外人员,即使是工作超过10年以上的“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用工,都随时有可能因为机构改革,或者政府合同人员使用新规定,随时下岗走人。工作的稳定性,也是编内编外人员的最大区别之一。

1、工作待遇不同

有编制的员工可以享受国家的相关待遇,无编制的工资、奖金要比有编制的低。

2、晋升途径不同

有编制的可以直接晋升,升值空间大,非编制员工则多维持在一个状态。

3、工作稳定性

有编制的员工工作比较稳定,没有编制的人员,如果单位不需要你,就可以让你走。

4、工作量不同

没有编制的人员往往要承担较大的工作量,有编制的人则相对轻松。

一、公务员与事业单位人员的区别

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国家机关中除了工勤人员以外的人员都是公务员身份,都属于公务员编制,包括国家机关、共产党机关、民主党派机关、人大机关、政协机关、检察院和法院等。

事业人员——是指事业单位。 事业单位是指为国家创造或改善生产条件、增进社会福利,满足人民文化、教育、卫生等需要,其经费一般由国家事业费开支的单位。主要有、教育单位、文化单位,新闻、广播、出版单位,卫生单位,体育单位,勘察设计单位,农业、林业、水利和气象单位,社会福利单位,环境保护单位、交通、城市公用等其他事业单位。

另外,还有一种行政事业单位,指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事业单位,其履行的是执法监督和社会一些管理职能,如部门所属的执法监督、监管机构等,其事业行政事业编制,行政事业单位目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随着事业单位的改革将来很多行政事业单位将纳入公务员序列。

二、公务员编制与事业编制的区别

公务员编制是行政编制,是政府机关的正式人员。按照《国家公务员管理条例》规定,国家行政机构(即国务院、各级地方人民政府,以及国务院各职能部门、地方人民政府各职能管理机构)的行政编制人员实行公务员管理,国家权力机构、国家司法机关、党派组织、人民政治机构的人员参照实行公务员管理。事业单位一般不要求实行公务员管理,但也有个别事业单位参照实行公务员管理。

事业编制是辅助编制,事业编制按照财政来源又可分为全额事业编制、差额事业编制和自筹自支事业编制三种。全额编制即全额财政拨款事业编制,不允许也不能自主创收,完全靠财政拨款的单位,多指一些公益性事业单位和部分具有行政执法职能的事业单位,如:公办义务教育学校、防疫站、海事局、公办干休所、交通局下属交通稽查队、卫生局下属防疫站等等。差额事业编制,由财政进行差额拨款,待遇和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挂钩,如:公立医院、公立大学、日报社等等。自筹自支事业编制,实际上与企业差不多,待遇和经营状况息息相关,多为一些服务型事业单位,如政府招待所、政府下属培训中心、从事应用性研究和开发的、政府直属印刷所等等,随着事业单位的改革将逐步改制成企业。

现在的政府机关有部分人是公务员编制,部分人是事业编制。公务员编制是要中央编制委审批才有的,一般单位名额都是固定的,除了每年报计划,公开招考公务员以外,不能随意增加。但是由于政府机关的业务量增加,又没有公务员编制,于是就招聘事业编制人员,在国家人事部不备案,不挂名,工资由单位自己或者地方财政供养。政府机关所属的事业单位,只有领导(副处以上或者少量正科)是公务员编制,其他人都是事业编制或者是合同工。

三、公务员编制和事业编制优劣比较

(一)工作内容

公务员是国家政府工作部门的,具备行政执法权。事业单位是服务性质的单位,通常情况下不具备行政执法权,这是事业单位与公务员之间最大的差别所在。因此,公务员工作压力较大,而事业单位工作则相对比较清闲。

(二)晋升途径

公务员编制晋升走级别,晋升途径一般是从科级、初级、局级到部级。比如你第一年是科员,可能是最低一级的,几年以后当了科长,就是科级。再几年以后当了处长,就是处级……当上了局长就是局级。公务员参照公务员法进行考核选拔,不签劳动合同。而事业编制走的是职称,晋升途径一般是由初级工、中级工到高级工,岗位一般分为管理岗和技术岗,需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简单地说,公务员都拥有干部身份,而事业人员名义上是国家干部,实际还是工人身份;公务员工作更加稳定,而在事业单位工作则与在企业工作一样,承担着一定风险。

(三)薪酬待遇

公务员的工资收入是按照《国家公务员管理条例》的规定发放,并根据国家财政状况进行调资,公务员享受的保险福利是按照《国家公务员管理条例》的规定执行。事业单位人员的工资收入一般不受国家约定,由各事业单位根据市场情况而定,事业单位人员享受的保险福利是按照国家有关的社会保障规定执行,一般要逐步实行社会化。应该说:同岗位同资历情况下公务员编制比事业编制收入要高一些。

公务员都是经过考试的或有多年经验由事业编制人员在有行政编制名额下转过来的。(行政编制名额每个部门都有严格限定的);当然事业编制员工的名额也有限制,但是较公务员宽松很多,签订的是聘用合同;合同工是签劳动合同的临时或长期员工,事业单位自己有一定的自主招聘权,但规范的城市一般都全部由人事局或劳动局招聘,并签订合同,然后以派遣方式到事业单位工作,工资由财政统发。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 功能联系删除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