违法发放贷款罪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

导读: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贷款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在贷款过程中,一些银行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可能会违法发放贷款,给借款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那么,违法发放贷款罪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是什么?本文律总管将从律师的角度进行法律分析,并通过案例来详细说明。
一、违法发放贷款罪的定义和构成要件
违法发放贷款罪,是指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八十六条的规定,违法发放贷款罪的构成要件如下:
1. 本罪的主体是特殊主体,即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
2.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即行为人对于违法发放贷款造成的重大损失是出于过失,而不是故意。
3.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贷款的管理制度。
4.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造成重大损失的行为。
二、违法发放贷款罪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
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四十二条的规定,违法发放贷款罪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如下:
1.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20 万元以上的。
2. 造成直接经济损失 100 万元以上的。
违法发放贷款罪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是:
1.违法发放贷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五十万元以上的。
2.违法发放贷款,超过三个月或者在三年内累计发放贷款达到五次以上,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
3.不具有从事金融业务资格的银行、信用社、信托投资公司、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的,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
4.不具有从事金融业务资格的单位违反国家规定发放贷款的,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三十万元以上的。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立案标准是针对个人的。对于单位犯违法发放贷款罪的,适用上述立案标准的数额标准和情节标准。
三、案例分析
某银行工作人员李某,在发放贷款时未严格按照银行规定进行审核,导致一些借款人无法按时还款,给银行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其中,李某违法发放贷款 150 万元,造成银行直接经济损失 80 万元。
根据上述案例,李某的行为符合违法发放贷款罪的特征,构成违法发放贷款罪。同时,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的规定,李某违法发放贷款 150 万元,造成银行直接经济损失 80 万元,已经达到了数额特别巨大的标准。因此,李某应当被追究刑事责任。
四、违法发放贷款罪数额特别巨大的法律分析
对于违法发放贷款罪数额特别巨大的认定,应当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在实践中,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法发放贷款,往往会造成借款人无法按时还款,导致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经济损失。因此,对于违法发放贷款罪数额特别巨大的认定,应当结合行为人违法发放贷款的数额、行为人违法发放贷款的原因、行为人违法发放贷款的手段和方法、行为人违法发放贷款的后果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此外,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在发放贷款时应当严格遵守国家规定,认真审核借款人的信用状况、还款能力等事项,避免违法发放贷款,造成重大损失。同时,也提醒广大借款人,在借款前应当了解相关法律规定,避免向职业放贷人借款,以免遭受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遇到法律实务问题请咨询律总管本页面专业人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