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驾拘役的真实经历_醉驾拘役一定要开除工作吗

姚平婚姻家事律师 2022.09.21来源:律总管972人收看
导读: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15日拘留,并处5000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10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首先,什么是酒驾?什么是醉驾?

并不是所有的喝酒后开车都认定为酒驾,更不会都认定为醉驾的。

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局发布的《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GB19522— 醉酒驾车的测试 2004)中规定:

饮酒驾车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醉酒驾车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

认定酒驾和醉驾的标准是以血液中的酒精含量为依据的。虽然喝了少量的酒,但是驾驶人员在血液之中的酒精含量小于20mg/100ml,这属于一般饮酒行为,构不成酒驾。

如果驾驶人员的血液酒精含量大20mg/100ml的行为,那么这种行为就构成了酒驾。

如果驾驶员的血液酒精含量大80mg/100ml的行为,那么就构成了醉驾。

醉驾比酒驾的危害更大,被处罚的力度也更大。

其次,醉酒驾驶的认定和应当承担的责任

对于酒驾的认定是有一定标准的,一般情况下,检查人员对于疑似酒后驾驶的车主都会先进行呼吸检测,如果发现含有酒精成分,那么就有可能会被要求做抽血化验。

如果驾驶人员的酒精浓度达到了上述的标准,那么就属于酒驾和醉驾行为。

对于饮酒后驾驶的处罚:

《交通安全法》规定

第九十一条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六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这也就是说对于酒驾一般是暂扣驾驶证6个月,并处以罚款、拘留等等。

而对于醉驾显然处罚就严重得多,根据有关规定:

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印发《关于办理醉酒驾驶机动车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通知》规定:

醉酒驾驶机动车,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第一款的规定,以危险驾驶罪定罪处罚。

《刑法》第133条规定对危险驾驶罪,就可以判处拘役并罚金。

所以拘役对当事人的工作和生活是有一定影响的,具体情况如下:

1、醉驾人员系公务员

公务人员是国家的公职人员,应当做好表率,带头遵纪守法。在工作期间,一般都不应当饮酒。特别是开车的时候,更注意不要喝酒。

这不仅牵涉到自己的自身的形象,而且还会牵涉到违法犯罪。

公务人员一旦醉酒驾驶被查获,就有可能会被判刑拘役。

依照《公务员法》的有关规定,依法被追究刑事责任的人员,应当开除公职。

2、醉驾人员系事业单位的员工

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一般也被老百姓称为国家工作人员。

因此作为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平时也一定注意自己的形象,开车切记勿饮酒。

如果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醉酒驾驶被查处后,那么也会应当按照有关法律的规定予以处罚。

即使积极认罪,缴纳罚金,但是也有可能会被追究刑事责任。特别是对于那些过量饮酒的人,有时候血液酒精含量会达到200mg以上者,对于判刑的时候有可能会判处实刑,而不会判处缓刑的。

不仅丢掉了工作,而且会身陷囹圄。

根据《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第二十二条规定: 给予开除处分,如果是行政机关任命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构成犯罪的,开除。

3、醉驾人员系一般职工

作为一般的职工或者是平民老百姓,上有老下有小的,一家人的生活全指望着劳动者的工资收入的。

更应当珍惜你的家庭,珍惜自己的身体,珍惜自己难得的工作机会。

再忙、再累、再有事,喝酒后也千万不要开车,更不要醉酒驾驶。

根据《劳动法》第39条的规定,劳动者被追究刑事责任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这也就是说,醉驾人员一旦因为醉酒驾驶被追究刑事责任,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也就是辞退员工。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规定: 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6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10日以下拘留,并处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15日拘留,并处5000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10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根据上述法规定,饮酒后驾驶机动车会被暂扣或吊销驾驶证,并罚款甚至拘留。醉驾的会被追究刑事责任,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并且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饮酒驾驶营运机动车会被拘留、罚款、吊销驾驶证并且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醉驾营运机动车的,会被追究刑事责任,吊销机动车驾驶证并且10年内不得重新取得,再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饮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将永远丧失取得机动车驾驶证的机会。

《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GB19522— 醉酒驾车的测试 2004)中规定,饮酒驾车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醉酒驾车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印发《关于办理醉酒驾驶机动车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通知》参考了这样标准,规定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血液酒精含量达到80毫克/100毫升以上的,属于醉酒驾驶机动车,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第一款的规定,以危险驾驶罪定罪处罚。

危险驾驶罪属于故意犯罪,醉酒驾车可构成危险驾驶罪,若同时发生其他交通事故,则可构成交通肇事罪。按照张明楷老师的观点,交通肇事罪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一般的过失犯罪,另一种是危险驾驶罪的结果加重犯。其中,后一种交通肇事罪的基本犯就是故意犯罪。在后一种的交通肇事罪中,构成基本犯的共犯就与后一种交通肇事罪所造成的危害结果存在因果关系,而且对此事有预见可能性的,应当承担相应责任。例如:甲教唆大醉的乙驾车去某地,途中乙肇事至一人死亡,承担主要责任。乙构成交通肇事罪,则甲构成乙危险驾驶罪(基本犯)的教唆犯,同时构成交通肇事罪的教唆犯。

《公务员法》规定,曾因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不得录用为公务员。《律师法》规定,因故意犯罪受到刑事处罚的,不予颁发律师执业证书。《公证法》规定,因故意犯罪或者职务过失犯罪受过刑事处罚的,不得担任公证员。拘役是刑事处罚的一种,被判拘役就是受到刑事处罚。醉酒被判拘役的,不得从事公务员,公证员、律师执业。《刑法》规定,依法受过刑事处罚的人,在入伍、就业的时候,应当如实向有关单位报告自己曾受过刑事处罚,不得隐瞒。犯罪的时候不满十八周岁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人,免除前款规定的报告义务。由于我国的相关特别法律规定和前科报告制度,受过刑事处罚的以后工作会有影响。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 功能联系删除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