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庭审程序流程详细(民事诉讼庭审程序流程详细举例)

导读:
民事诉讼庭审程序流程详细
法律分析:1、庭审准备:(1)传唤当事人,通知其他诉讼参与人出庭参加诉讼。(2)对公开审理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在开庭3日前公告当事人的姓名、案由和开庭的时间、地点。(3)查明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是否到庭,宣布法庭纪律。2、法庭调查:(1)当事人陈述,首先由原告口头陈述其诉讼请求及其所依据的事实、理由,然后由被告陈述案件事实及其所持的不同意见。(2)出示证据和质证,当事人陈述结束后,必须将案件的有关证据在法庭上展示,并由当事人进行质证。
3、法庭辩论:法庭辩论是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在合议庭的主持下,根据法庭调查阶段查明的事实和证据,阐明自己的观点和意见,相互进行言词辩驳的诉讼活动。
4、案件评议和宣告判决:这是开庭审理的最后阶段,是合议庭根据已经查明的事实和证据,依照法律和政策,分清是非,明确责任,作出判决并宣告判决结果,从而解决当事人之间民事争议的阶段。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一百三十八条 法庭调查按照下列顺序进行:(一)当事人陈述;(二)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三)出示书证、物证、视听资料和电子数据;(四)宣读鉴定意见;(五)宣读勘验笔录。
第一百四十一条 法庭辩论按照下列顺序进行:(一)原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二)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答辩;(三)第三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或者答辩;(四)互相辩论。法庭辩论终结,由审判长按照原告、被告、第三人的先后顺序征询各方最后意见。
第一百四十八条 人民法院对公开审理或者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一律公开宣告判决。当庭宣判的,应当在十日内发送判决书;定期宣判的,宣判后立即发给判决书。宣告判决时,必须告知当事人上诉权利、上诉期限和上诉的法院。宣告离婚判决,必须告知当事人在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前不得另行结婚。
民事案件一审庭审超详细流程
民事案件的过程,有宣读法律纪律、开场白、询问是否回避、询问材料是否收到、法庭调查阶段(具体包括原告陈诉、被告答辩、原告举证、被告质证、被告举证、原告质证、法官问话)、法庭辩论阶段、最后陈述阶段、退庭后核对笔录几个阶段。其中比较重要的是,法庭调查、法庭辩论阶段。在法庭调查阶段时比较重要的是质证。质证也属于一种辩论。而在法庭辩论阶段往往并不需要太多辩论。民事案件比的是谁的证据更充分,更有证明力。
一、宣读法庭纪律
开庭前,首先由书记员宣读法庭纪律,一般如下:
请旁听人员保持安静,现在宣布法庭纪律:
1、未经法庭允许不得录音、录像、摄影;
2、除本院因工作需要允许进入审判区的人员外,其他人员一律不准进入审判区;
3、不得鼓掌、喧哗、吵闹以及实施其他妨碍审判活动的行为,未经审判长许可,不准发言、提问;
4、旁听人员如对法庭的审判活动有意见,可在休庭或闭庭后,口头或书面向法庭指出;
5、对于违反法庭规则的人,审判人员可以口头警告训诫,也可以没收录音、录像和摄影器材,责令退出;
6、对哄闹、冲击法庭、侮辱、诽谤、殴打审判人员等严重扰乱法庭秩序的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较轻的予以罚款;
7、请关闭随身携带的手机、寻呼机。全体起立,请审判长、合议庭成员入庭。
二、开场白
读完法律纪律后,审判员(即法官)会讲一段开场白,例如:
审判员:某某法院今天就原告赵某与被告陈某离婚纠纷一案,依法公开庭审理。本案适用简易程序,由审判员张某某独自审判,书记员陆某某担任记录。根据民诉法的规定,当事人对审判人员、书记员有申请回避的权利。
三、询问是否回避
开场白后,法官会问原告,原告是否申请回避,所谓回避,意思是,如果当事人认为法官和对方当事人存在某种特殊利益,可能影响案件的审理的,例如法官是对方当事人的爸爸或者舅舅等,原告如果申请回避,可以回答:“申请。”不过,一般开庭,都是回答:“不申请。”问完原告,法官会问被告是否申请回避,一般被告也回答不申请。
四、询问材料是否收到
过后,法官会问原告,受理通知书、举证通知书是否收到?诉讼权利义务是否明确?原告一般回答:“收到了,明确的。”问完原告法官也会问被告同样问题。
五、法庭调查阶段
(一)原告陈述
首先法官会让原告陈述诉讼请求及所依据的事实和理由。而原告一般只要把起诉书中的“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部分读一下就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开庭时又有新的诉讼请求要补充,可以在读完起诉书后,进行补充。例如对法官说:“原告需要补充一下诉讼请求,作为第三点,由被告支付原告的律师费1万元。”如果原告要改变诉讼请求,例如原告要求子女和原告生活,后来要求判决子女和被告生活,可以读起诉书前,直接说:“原告请求变更诉讼请求,请求法院判决子女和被告生活。”然后继续读起诉书中的“事实和理由”部分。
(二)被告答辩
当原告说完后,法官会对被告说:“下面由被告进行答辩。”而被告一般答辩的内容就是不同意原告的要求,并陈述理由,例如原告要求离婚,被告反对,并提出双方感情非常好,一个月前还去度蜜月。再如原告要求和小孩共同生活,被告提出原告没文化,而且有传染病,而且没有工资收入。
(三)原告举证
当被告说到没话说的时候,法官会要求原告针对刚刚讲的话进行举证,即提供证据。
这时候,原告要读出证据的名字,并说明该证据打算用来证明说明事实,在说完后,需要将证据拿给法官,(这时候要离开座位)例如原告有3个证据,第一个为结婚证,第二个为出轨证据,第三个为房产证。原告一般要说:“原告的第一组证据为原告和被告的结婚证用来证明原告、被告系合法登记结婚的夫妻。”接着离开桌子,将结婚证递给法官。
这个一般在准备起诉状的时候就准备一份证据目录,将证据明细列好,第一组证据的名称,证明内容,页数,页码等标好。
(四)被告质证
法官看完后,会对被告说:“被告进行质证。”所谓“质证”,一般是从三个方面入手,即证据的合法性、真实性、关联性。
合法性是指,证据是通过合法的手段取得,不是通过非法的方式获得,如果证据是通过进入对方当事人家中安装针孔摄像头等侵害隐私的方式取得的,此类证据就是不合法的证据,就不能在法庭上使用。
真实性是指,证据是真的,不是伪造的。例如,原告提出一个借条是由被告签字的,被告质证的时候可以说:“对该证据的真实性有异议,该借条中的签字不是被告所签,而是原告自己签的。”
关联性是指,当事人提供的证据和其打算证明的事实是否存在关系。例如在借款纠纷中,原告只有拿出借条、转账记录等证据才能证明相关事实,但是原告却拿出被告借张三钱的借条用来证明被告也借了原告的钱,但是从逻辑上讲,被告借了张三的钱,不代表也会向原告借。
作为被告,可以对某一个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都有异议,但是,一般情况下,如果对真实性有异议,也不需要对合法性、关联性提出异议,因为证据不是真的了,就不需要讨论是否合法。
当被告对原告的第一组证据质证结束后,法官会让原告出示下一组证据,原告的流程同上,即说:“第二组证据是和......,用来证明......”
当原告证据都出示后,并且被告都进行质证过后,法官会让被告提供证据,再由原告进行质证,其程序也是同上。
当被告的证据出示完后,法官会问:“双方当事人对事实、证据还有无补充?”
如果双方都没有,原告回答没有,被告也回答没有。
(五)法官问话
之后,如果法官认为还有事实需要查清,法官会问原告一些事,问完后,再问被告一些事,当事人需要根据法官的提出进行问答。如果法官也问完了,或者法官根本没有问的,法官会接着往下,法律调查阶段结束,下面进入法庭辩论阶段。
六、法庭辩论阶段
法庭辩论阶段也是一个关键阶段,但是相对于简单案件,在这个阶段,法官让原告发表辩论的时候,原告的代理律师一般会简单的讲:“请求法官支持原告诉讼请求。”而当法官让被告发表辩论的时候,被告律师一般回答:“请求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如果案子比较复杂,原告需要讲的多一些,例如如果原告要和子女共同生活,原告可以陈述:“被告工资低、文化低、而且存在出轨行为,不利于子女共同生活。”然后将工资有多低,文化有多低,如何出轨的具体事实按顺序,一点一点讲出来,不过如果讲多了,法官可能打断,让当事人简单点说。
当原告讲完,被告也需要针对原告的观点进行反驳。
当双方当事人辩论结束后,法官会说,法庭辩论结束,当事人陈述最后意见。
七、最后陈述阶段
这个时候,原告一般也就是说:“请求法官支持原告的诉讼请求。”被告一般也是说:“请求驳回原告诉讼请求。”
当双方当事人没话讲的时候,法官会讲:“今天开庭到此结束,当事人在退庭后,阅看法庭记录,如有遗漏或差错,可以请求补正,然后签名。退庭。”
八、退庭后核对笔录
当法官宣布退庭后,就意味开庭结束了,当事人可以站起来了,这个时候,书记员会打印出庭审笔录,需要由当事人签字,不过签字前,当事人需要核对一下,有没有打错字。如果有律师在场,可以请律师用手机把笔录拍一下。(律师可以带手机,当事人不给)留作以后再有纠纷时候,可以作为证据使用,因为很多开庭时讲的话以后在判决书中都看不到。如果还要打官司,需要搞清楚开庭时双方讲了什么。
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三十八条 上级人民法院有权审理下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确有必要将本院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交下级人民法院审理的,应当报请其上级人民法院批准。下级人民法院对它所管辖的第一审民事案件,认为需要由上级人民法院审理的,可以报请上级人民法院审理。
第三十九条 人民法院审理第一审民事案件,由审判员、陪审员共同组成合议庭或者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合议庭的成员人数,必须是单数。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民事案件,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理。陪审员在执行陪审职务时,与审判员有同等的权利义务。
民事诉讼庭审流程是怎样的?需要注意什么?
民事诉讼是一个复杂的、多方参与的司法活动,站在不同角度其需要注意的侧重点也是不同的。下面简要介绍一下一般意义上的民事诉讼庭审流程及不同角度需注意的事项:一、民事诉讼庭审的基本流程简介
1. 核对信息,宣布法庭纪律
书记员核对双方信息,宣布 法庭规则和法庭纪律 。
2. 报告庭前准备情况
法官入庭和书记员 报告庭审前准备情况 。(现在有改革试点的地方会有 法官助理 的出庭,其一般与书记员一道并坐在书记员旁边,有的地方则是在审判台附近安排法官助理)
3. 宣布开庭
审判长(独任审理的则为审判员)先敲击法槌,然后宣布:…一案,…人民法院现在开庭!
简单介绍 审判人员情况 ,告知 双方诉讼权利义务 ,并 征询双方是否申请回避的意见 。
4. 法庭调查
进行 法庭调查 ,法庭调查一般按 当事人陈述(原告宣读起诉状、被告宣读答辩状) 、 归纳小结(争议焦点) 、 当事人当庭举证(书证、物证、证人证言等) 、 当庭质证 、 法庭认证 的顺序进行。
5. 法庭辩论
法庭调查结束后,审判长宣布进行 法庭辩论 ,当事人应当围绕各自的诉讼请求或者诉讼主张,就法律的 具体适用问题 展开辩论。
6. 陈述最后意见
法庭辩论结束后,由当事人或委托代理人 陈述最后意见 。审判长(或独任审判员)指引原告、被告、第三人依次作最后陈述。
7. 宣布休庭
审判长(或独任审判员)宣布 休庭(一般是择期宣判,当庭宣判也有,但比较少) ,然后敲击法槌。宣布休庭前法官可能还会询问 是否愿意调解 ,如果愿意则进行调解(或庭后进行调解),调解成功则制作调解协议书并交由当事人签字确认;调解不成,宣布休庭。一民事诉讼庭审中需注意的事项
一、当事人角度
1. 在开庭前一天和律师碰面,或者提前30分钟到法院和律师见面,代理人会告诉你法庭程序怎样进行,如何回答法官的问题。这有助于缓解你的紧张情绪及案件审理的顺利进行。
2. 注意梳理案件的具体细节问题(特别是关于证据的),这些法官在法庭上可能会问到。这些细节问题可能会影响法官对于事实的认定,并最终决定案件的胜负。
3. 注意携带身份证及传票,不然你无法进入法院或者找不到具体开庭的法庭。
4. 带上所有相关文件的原件(尤其证据)以备法庭审核。
5. 关闭手机或者调至静音(有的法院专门要求收集需放置在特定储存柜中)。
6. 回答法官问题的时候,要针对具体问题回答,简明扼要,不要回答与提问无关的内容,也不要重复已经讲过的话。回答问题不要带个人情绪,以免对法官产生负面影响。
7. 有些案子法官倾向调解,会首先告诉当事人最坏的结果,从而降低当事人的期望值,以便顺利达成调解的目的;这时候不要被这些结论所迷惑,而是要听听律师的意见。
8. 开庭结束后,注意看开庭笔录,发现和自己表述不一致的地方要提出并让书记员修改。
二、站在法官或法官助理、书记员的角度
1. 部分民事案件庭审前 一般先进行调解 ,调解不成再组织开庭,以更好地解决矛盾,同时也能提高办案效率。
2. 对于比较复杂、证据争议比较多的案件,可 先组织证据交换(一般由承办人或法官助理负责) ,减少庭审负担,提高庭审效率。
3. 由于部分基层法院法官力量配备不足,每个法官及书记员的工作量较大,实践中也有可能出现 简化庭审程序(速裁案件等) 的情况。而对系列案件或群体性案件,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也可以利用代表人诉讼以提高效率。
4. 对证人证言的举证、质证,需注意 提前询问原被告,并固定相关联系点 ,并且确保证人没有旁听庭审,否则有可能会丧失证人资格或证言的证明力。
5. 对一些存在信访、涉群体利益或者可能产生恶性时间的案件,处理过程中要 注意言语态度 ,避免矛盾激化,及时向院领导汇报,请求 增派警力 ,既可以保障庭审顺利,也可以保护自己。
欠款起诉流程是怎样的?
1、立案受理
原告向法院起诉,应递交起诉状和有关的证据材料,并按照被告人数递交起诉状副本和证据副本。经审查,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即受理,并办理相关立案手续。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在收到诉状之日起七日内向原告送达不予受理裁定书。
2、庭前准备
法院在受理案件后五日内向被告送达起诉状副本、应诉通知书、诉讼权利义务告知书、举证通知书、开庭传票。被告应诉后,向原告送达开庭传票。法院在依法传唤双方当事人的同时,应做好开庭的各种准备,如通知必须共同诉讼的当事人参加诉讼,调查必要的证据,向当事人告知合议庭的成员,主持庭前交换证据等。对当事人而言,首先,当您或您单位被起诉后,为了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您或您单位应当依法应诉,并应在收到起诉状后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交答辩状及副本,在法院指定的举证期间内提交相关证据。其次,应做好出庭参加诉讼的各种准备,依照人民法院的传唤,按时参加庭审。
申请再审和申诉
当事人、当事人的法定代理人或有利害关系的案外人认为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行政判决、裁定和调解确有错误时,可以申请再审。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两年内提出。当事人、当事人的法定代理人及其近亲属认为人民法院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刑事判决、裁定确有错误,可以申诉。申诉期限为从裁判生效之日起至被告人刑罚结束之日后两年。申请再审或申诉应当向作出生效裁判的人民法院提出。申请再审或者申诉,应当提交再审申请书或者申诉书,并附原裁判文书,有新证据的,应当一并提交。依照法律规定,申请再审或者申诉不影响已生效判决或裁定的执行。四、申请执行
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支付令发生法律效力后,债务人未按照上述文书所确定的期间履行债务的,债权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申请执行的期限,双方或一方当事人为公民的为一年,双方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为六个月。一方当事人未履行仲裁机构的裁决、公正机关依法赋予强制执行效力的债权文书、行政机关的处理或处罚决定的,对方当事人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打官司不想花钱,法宝在线先打官司后收费
大家都知道打官司谁也不能保证输赢,这就面临着不仅白花钱还打输官司的尴尬局面。针对这种情况,法宝在线推出新的法律服务代理模式——垫钱打官司,胜诉才收费(先打官司后收费):对当事人打官司的所有费用,包括律师费、诉讼费、执行费等全部垫付,等案件顺利执行完毕后再按比例付费。
不花钱打官司,输了官司不给钱。“垫资诉讼”的模式,把当事人跟律师的利益捆绑,让律师在代理案件时更加对当事人负责。
箭头所指的文字可申请先打官司后收费
你可能还不知道,打官司其实可以垫资诉讼,先打官司后收费
民事庭审流程有哪几个环节
民事案件庭审流程包括法院调查、法庭辩论、法院评议及作出宣判的环节,法院受理民事案件后会通知双方当事人开庭时间地点及注意事项,从开庭到作出宣判通常不超过三个月,拿到判决书后十五日内无异议,民事判决书生效。
一、民事案件庭审流程包括哪些环节?
1、法庭调查,是在法庭上出示与案件有关的全部证据,对案件事实进行全面调查并有当事人进行质证的程序。
法庭调查按照下列程序进行:
(1)当事人陈述;
(2)告知证人的权利义务,证人作证,宣读来到庭的证人证言;
(3)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
(4)宣读鉴定结论;
(5)宣读勘验笔景。
2、法庭辩论
法庭辩论,是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在法庭上行使辩论权,针对有争议的事实和法律问题进行辩论的程序。法庭辩论的目的,是通过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的辩论,对有争议的问题一一进行审查和核实,借此查明案件的真实情况和正确适用法律。
3、法庭笔录
书记员应当将法庭审理的全部活动记笔录,由审判人员和书记员签名。
法庭笔录应当当庭宣读,也可以告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当庭或者在5日内阅读。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认为对自己的陈述记录有遗漏或者差错的,有权申请补正。如果不予补正,应当将申请记录在案。法庭笔录由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签名或者盖章。
4、宣判
法庭辩论终结,应当依法作出判决。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判决前能够调解的,还可以进行调解。调解书经双方当事人签收后,即具有法律效力。调解不成的,如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调解书送达前一方反悔的,法院应当及时判决。
二、民事诉讼审理时效是多久?
民事案件审理期限一般是六个月,延长后可以是十二个月,还需要延长的,需要报上级人民法院批准。法律规定,人民法院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六个月内审结。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六个月;还需要延长的,报请上级人民法院批准。
综上所述,诉讼是解决民事纠纷的方式之一,起诉后如法院受理,会告知当事人缴费并择机开庭,法院庭审的环节有法院宣布开庭、出具法庭调查结果、双方辩护及法院评议和最终判决。采取普通程序审理案件,从受理到出判决书在六个月以内。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
第十条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依照法律规定实行合议、回避、公开审判和两审终审制度。
第四十条人民法院审理第二审民事案件,由审判员组成合议庭。合议庭的成员人数,必须是单数。发回重审的案件,原审人民法院应当按照第一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审理再审案件,原来是第一审的,按照第一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原来是第二审的或者是上级人民法院提审的,按照第二审程序另行组成合议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