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残9级一次性赔偿多少

导读:
当我们在工作或者生活中遭遇意外导致身体受到伤害,我们可能会面临伤残级别的评定和相应的赔偿问题。在中国法律体系中,对于工伤或其他事故导致的残疾有明确的等级划分及赔偿标准。
依据中国现行的《工伤保险条例》,伤残分为十级,其中一级为最重,十级为最轻。当伤者因工作原因导致残疾时,根据其劳动能力丧失的程度,会由权威机构进行伤残等级的鉴定。9级伤残意味着受害者的劳动能力受到较重损害,但并非完全丧失。在获得9级伤残认定后,受害者有权得到一笔一次性的赔偿金。
9级伤残一次性赔偿的计算方式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9级伤残的一次性赔偿金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残疾补助金,另一部分是医疗补助金。残疾补助金的计算通常基于受害者所在地的平均工资水平,而医疗补助金则根据实际发生的医疗费用来确定。具体金额需结合受害者的实际情况和当地的经济条件来评估。
九级伤残,能获得多少赔偿?
根据九级工伤与职业病鉴定标准,能够评定为九级的伤病包括但不限于:1、开颅手术后无功能障碍者;2、一手食指2~3节缺失;3、椎间盘切除术后无功能障碍;4、长骨骨折内固定术后,无功能障碍者;5、面部有≥8 cm² 或三处以上≥1 cm² 的瘢痕;6、跖骨或跗骨骨折影响足弓者;7、中毒性周围神经病轻度感觉障碍;8、两个以上横突骨折后遗腰痛;9、外伤后膝关节半月板切除、髌骨切除、膝关节交叉韧带修补术后无功能障碍……以上都需要医疗机构开具相关证明,才具有效力。
一般的费用开销项目主要有:
——医疗费——
治疗工伤所需费用须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或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等法律标椎。住院伙食补助费:职工住院治疗工伤的,由所在单位按照本单位出差伙食补助标准的70%发给住院伙食补助费。
异地就医交通费和食宿费
经医疗机构出具证明,报经办机构同意,工伤职工到统筹地区以外就医的,所需交通、食宿费用由所在单位按照本单位职工因公出差标准报销。
——康复治疗费/营养费——
工伤职工到签订服务协议的医疗机构进行康复性治疗的费用,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工伤保险住院服务标准的本条第三款规定的,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
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一级至四级伤残的,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并且享受以下待遇: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一级伤残为27个月的本人工资,二级伤残为25个月的本人工资,三级伤残为23个月的本人工资,四级伤残为21个月的本人工资;
——法条划重点——
《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七条规定:职工因工致残被鉴定为七级至十级伤残的,享受以下待遇:
(一)从工伤保险基金按伤残等级支付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标准为:七级伤残为13个月的本人工资,八级伤残为11个月的本人工资,九级伤残为9个月的本人工资,十级伤残为7个月的本人工资;
(二)劳动、聘用合同期满终止,或者职工本人提出解除劳动、聘用合同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由用人单位支付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的具体标准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
交通事故构成九级伤残该如何赔偿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22年修正)》第十二条:残疾赔偿金根据受害人丧失劳动能力程度或者伤残等级,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准,自定残之日起按二十年计算。但六十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七十五周岁以上的,按五年计算。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关于进一步推进人身损害赔偿标准城乡统一试点工作的通知》规定:全市法院受理的侵权行为发生于2021年10月1日(含本日)后的全部人身损害赔偿类民事纠纷案件、交通肇事刑事案件的附带民事诉讼案件不区分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试行按统一赔偿标准计算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及被扶养人生活费(被扶养人生活费计入残疾赔偿金或死亡赔偿金):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按照北京市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准计算;被扶养人生活费按照北京市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标准计算。
北京9级工伤赔偿多少钱?
例如:月工资10534
1、一次性伤残补助金:9个月×500元/天×21.75天/月=97875元;
参照《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七条。
2、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6个月×10534元/月=63204元;
3、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6个月×10534元/月=63204元;
第2和第3项参照《关于北京市工伤保险基金支出项目标准及相关问题的通知》【京人社工发〔2011〕384号】第五条。
4、停工留薪期工资:6个月×500元/天×21.75天/月=65250元。
参照《北京市工伤职工停工留薪期分类目录》腰部椎骨骨折S32.0,停工留薪期为六个月。
综上,按9级算以上四项小计为289533元。
除以上赔偿项目之外,您还可获得住院伙食补助费及住院护理费等。
如果您或您的亲友不幸遭遇了类似的情况,面对复杂的法律规定和繁琐的流程,可能会感到无助和困惑。在此建议,如果遇到法律实务问题,不妨咨询律总管本页面的专业律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