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要双倍工资_劳动合同咨询

姚平婚姻家事律师 2022.09.29来源:律总管861人收看
导读:
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最长不超过6个月),在试用期内,员工不符合录用条件的,单位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且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但是,如果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则不存在试用期(因为口头约定的试用期是无效的),单位虽然可以辞退员工,但需要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未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的,还要加付额外的经济补偿金。

员工离职时想起没签合同告公司

公司不服,起诉到法院。7月1日上午,芙蓉区法院开庭审理此案。法庭上,针对劳动合同的问题,该公司负责人也承认“没有签”,称“这是公司的疏忽”。最后,法院当庭调解,支持小裴的2.8万元的调解方案。

知情人说,公司其实与许多人签订了劳动合同,之所以没与小裴签,是因为“当时负责管理人事的员工是新换来的,粗心了。还有和小裴一样没签合同的”。同时,小裴除了在大会上公开向老板提出要签合同,其他时候,也没有主动去找人力部门签合同。

《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劳动合同法》第一条就规定了,制定本法,是为了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这是劳动合同法的宗旨和方向。《劳动合同法》强制要求签订书面劳动合同,除开保护法律意识参差不齐的劳动者,通过书面形式对劳动者工作过程的权利义务进行约定,其实也是发生纠纷时企业可以据此行使抗辩的一种有效凭据。

一、大企业爱使用劳务派遣人员有两个原因

第一,这些企业往往是上市公司,上市公司要提高人均产出,这就需要减少编制。第二,减少编制的同时,又需要大量工作人员。政府方面,一方面是由于编制限制,无法大量招正式工,一方面又需要人做事,因此不得不使用劳务派遣人员。

该负责人认为,劳务派遣人员往往从事着技术含量较低的工种,但并不是所有从事技术含量较低工种的员工都是劳务派遣人员,“如在银行,有的柜台工作人员就是正式工”。

该负责人认为,新版劳动法颁布后,有可能引发企业调整用人制度。但其中有一个风险:企业为了规避风险,可能会裁员掉劳务派遣人员。如劳动者遇到不公正待遇,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未签的合同并不能免除用人单位为员工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义务

按照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只要发生了用工行为,与员工形成了劳动关系,即使是没有签劳动合同书,员工就享有劳动法上规定的各项权利,单位也负有劳动法上的各项义务。其中,依法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就是用人单位不能免除的强制性法定义务。

假如单位没有缴纳社会保险费,员工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劳动监察部门可以责令单位缴纳,甚至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并对用人单位进行处罚。

二、单位终止或者解除事实劳动关系(辞退员工)需要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

按照法律的规定,如果双方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终止或者解除劳动关系时,需要依法向员工支付经济补偿金(有的地方性法规甚至规定未签劳动合同的,不得解除劳动关系),未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的,还需要加付额外的经济补偿金。而如果是签订了劳动合同,在劳动合同到期时,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则不需要支付任何经济补偿金。

三、单位终止或者解除事实劳动关系(辞退员工)造成员工失业的,可能需要赔偿失业损失

如果因为单位没有依法为员工缴纳失业保险费,导致员工被辞退后无法领取失业保险待遇时,员工可以依法要求用人单位给予赔偿,有的地方甚至规定,要按应得失业保险待遇的2倍进行赔偿。

四、单位不能以试用不合格辞退员工

劳动法规定,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最长不超过6个月),在试用期内,员工不符合录用条件的,单位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且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但是,如果没有签订劳动合同,则不存在试用期(因为口头约定的试用期是无效的),单位虽然可以辞退员工,但需要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未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的,还要加付额外的经济补偿金。

五、不签劳动合同不利于单位保护商业秘密

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之一,是单位必须对所谓商业秘密采取了一定的保密措施。而在劳动合同中约定保密条款或者签订专门的保密协议,是对商业秘密采取保密措施的表现形式之一。如果没有签订保密条款或者保密协议,明确保密的范围和法律责任,单位就难以证明哪些属于商业秘密,是否已对其主张的所谓商业秘密采取了保密措施,从而有可能不被认定为商业秘密。这对企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六、不签劳动合同造成员工损失的,单位要承担赔偿责任

如果因为单位故意拖延不订立劳动合同(包括劳动合同到期后不及时续订劳动合同),造成劳动者工资损失、工伤、医疗等待遇损失的,除依法承担赔偿责任外,同时还要支付25%的额外赔偿费用。劳动行政部门还可以责令用人单位支付赔偿金、给予行政处罚等等。

七、用人单位可能面临劳动行政部门的行政处罚

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员工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一经查实,劳动行政部门可以责令单位改正,并可以给予罚款的处罚。比如广西的规定是给予3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上海的规定是可以按每人500至1000元的给予单位罚款处罚。

八、员工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且不承担任何违约责任或者赔偿

如果单位没有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员工不但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而且不需要对单位承担违约责任或者赔偿责任。

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您的提问就已经看出,你没搞清楚劳动监察和劳动仲裁的区别。

劳动监察和劳动和仲裁的区别

一、劳动监察

也就是常说的劳动监察大队,这个部门的职能之一是对公司在劳动关系这块的监察、协调公司与员工的部分劳动争议,劳动监察对公司有处罚权,但没有要求公司补偿员工的强制执行权,所以该部门更重要的是处理公司。比如公司不签劳动合同,劳动监察可以责令公司改正或支付双倍工资,也可以依照相关法规对企业进行处罚。但如果公司宁愿接受处罚也不愿意支付双倍工资,那么劳动监察大队是没办法强制执行的。

二、劳动仲裁

劳动仲裁相当于一个专门针对劳动争议的法庭,专门裁决公司与员工出现的劳动争议。不仅仅可以裁决公司履行相应的义务,也可以裁决员工履行。也就是说员工可以申请劳动仲裁,公司也可以主动申请。对于劳动仲裁的裁决结果,在规定条件下是可以起诉到法院。若逾期未起诉,那么一方可以申请强制执行。这个时候公司想耍赖也不行,所以这种情况下公司只能继续起诉来拖延时间。

公司不签劳动合同,我们怎样做才最有效?

如果时间充裕的话,可以先去劳动监察部门投诉试试,也许能让公司重视一下,但肯定拿不双倍工资。如果时间不充裕,那直接去申请劳动仲裁吧!至少最终不管输赢,都会有一个结果。因为没有劳动合同,那么就需要准备这些证据。

一、社保缴纳记录。

二、工资银行转账流水。

三、工作记录。有公司签名的。

四、公司的通知、处罚单据。有公司痕迹,也有你的信息。

五、考勤打卡记录。

六、工作牌工作服。

七、公司群聊天记录。

总之,想要拿到未签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就必须要要想办法多找证明劳动关系、以及工资额度的证据。准备齐全后就正常进行劳动仲裁请求。

不签合同可以到当地劳动办去申请仲裁,仲裁理由是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如果是准备离职,辞职理由是未合法签订劳动合同。情况不同方式也不同。

1、用人单位和劳动者未在一个月内签劳动合同的,不需要因此支付补偿金,一个月内签订劳动合同属于《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协商签订劳动合同的合法期限。

2、超过一个月,用人单位不再和劳动者签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属于违反行为《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补偿,公司若不支付,劳动者可以向用人单位所在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支付。

3、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要求支付从第二月起支付每月二倍工资。

4、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视作签订无固定期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若劳动者无过错情况下,用人单位属于违规解除劳动合同,需要按照《劳动合同法》第47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二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 功能联系删除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