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护人有权买卖未成年房屋吗_监护人擅自卖了未成年人名下财产买卖行为有效吗?

姚平婚姻家事律师 2022.10.14来源:律总管631人收看
导读:
监护人在出售未成年人房产时,在无法证明该处分行为可能存在何种利益的情况下,监护人的售房行为侵犯了未成年的合法权利,其行为不是为未成年的房屋增值,而是使未成年失去了房屋的所有权,其处分行为与法律规定相悖。若第三人明知该房屋属于未成年所有,那么第三人也不构成善意所得,无法取得该房屋。

监护人是对无行为能力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一切合法权益负有监督和保护责任的人,对于未成年人的监护,以教养、保护为目的。监护人应当履行监护职责,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除为被监护人利益外,不得擅自处理被监护人的财产。监护人在抚养、扶养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之时,应当按照法律规定,依法履行监护职责,否则其非因被监护人利益而擅自作出处分被监护人财产的行为,终将被认定为无效。

监护人在出售未成年人房产时,在无法证明该处分行为可能存在何种利益的情况下,监护人的售房行为侵犯了未成年的合法权利,其行为不是为未成年的房屋增值,而是使未成年失去了房屋的所有权,其处分行为与法律规定相悖。若第三人明知该房屋属于未成年所有,那么第三人也不构成善意所得,无法取得该房屋。

一、保护被监护人的财产权益是监护人的法定职责

1、根据我国民法总则规定,监护人的职责范围有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代理被监护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

另一个方面是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以及其他合法权益。

2、监护人在履行监护职责时应当遵循一些原则,否则行为无效。

一是监护人除了为被监护人利益外,不得处分被监护人的财产。这里维护被监护人的利益,是指必须在客观上确实有利的,而不是主管上认为有利的。

举个例子,父母把子女名下的财产拿去投资,主管上是为了给子女赚钱,希望子女过上更好的日子,但是客观上投资都是有风险的,有可能赚钱也可能亏本。一旦亏本,子女的利益就受到损害。所以,投资这种行为就不属于维护被监护人的利益,一旦亏本,父母要承担2赔偿责任。

二是在作出与被监护人利益有关的决定时,应当尊重被监护人的真实意愿,对被监护人有能力独立的事务,监护人不得干涉。

3、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监护人应当承担法律责任。如果是财产性的利益损失,则监护人应当进行赔偿。

二、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擅自卖了未成年人名下财产(房产),监护人的行为已经违法

监护人擅自卖了未成年人名下财产(房产),是对被监护人的财产进行处分,不论监护人主管意愿是为了被监护人利益还是恶意处分,监护人的行为都是侵害了被监护人的利益,违反了民法规定,属于无效行为。

三、未成年人在成年后,可以请求监护人予以赔偿

监护人侵害被监护人利益应当进行赔偿,可以被监护人成年后请求监护人赔偿,也可以直接向法院申请监护人赔偿。不过,法律与生活毕竟有差别,不可能做到无缝对接,实际上很少被监护人会在成年后向监护人要求赔偿的。

但是,如果监护人不是未成年人的父母,是其他近亲属,在被监护人成年后,他们之间的关系恶化,被监护人提起诉讼也是有的。

监护人是对无行为能力或者限制行为能力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一切合法权益负有监督和保护责任的人,对于未成年人的监护,以教养、保护为目的。监护人应当履行监护职责,保护被监护人的人身、财产及其他合法权益,除为被监护人利益外,不得擅自处理被监护人的财产。监护人在抚养、扶养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之时,应当按照法律规定,依法履行监护职责,否则其非因被监护人利益而擅自作出处分被监护人财产的行为,终将被认定为无效。

监护人在出售未成年人房产时,在无法证明该处分行为可能存在何种利益的情况下,监护人的售房行为侵犯了未成年的合法权利,其行为不是为未成年的房屋增值,而是使未成年失去了房屋的所有权,其处分行为与法律规定相悖。若第三人明知该房屋属于未成年所有,那么第三人也不构成善意所得,无法取得该房屋。

为什么需要监护人?监护人,是因为当人不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时候,需要有个“正常人”帮助其维护自身权益和利益、对当事人进行保护,才产生的一个角色。

所以,这里的核心是:代表被监护人做出的任何关于财产处置的事情,必须要以保护当事人的利益为依据。

为何可以基本判定无效?

为方便说明,举个父母作为未成年人监护人的例子:

未成年人名下的房子是父母出钱买的。买下来之后,因为自己缺钱了,想着把孩子名下的房子卖掉。反正钱是自己出的,卖了也无可厚非。

这可能是产生题主类似问题的一种普遍想法和做法。实际上,这种做法完全错误——孩子不能做出同意卖房的决定,即便“遵从”了父母意见,也不能认定为有效。

父母的做法,就已经侵害了孩子利益:孩子的财产,并没有用于孩子身上,而是用在了自己身上。这跟当初这笔财产的来源无关。

未成年人名下的房子是父母出钱买的。孩子得了大病需要花钱,家里没钱了。父母把房子卖了,钱都用于给孩子看病。

这种方式,是完全可以的。这种类似行为,是唯一可以认为有效的行为。父母买房的目的是为了给孩子看病救治,依然是为了孩子的利益。这是保护,而不是消费。

如果把房子卖掉了,如何界定责任?

在房屋买卖过程中,买方应该知道房子登记的是谁的名字。如果明知道监护人卖房并不是为了未成年人的利益(例如,父母说要搬到外地去了,房子不留了),那么这种交易行为无效。

如果买方不知道、或者被隐瞒(例如,父母说卖房换钱给孩子看病),买方没有强制了解对方家庭情况的责任,买方也不承担责任。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 功能联系删除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