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工伤私了了还可以提诉讼吗 #
被浏览:703次

-
答律师回复中...
-
如何通过微信号合法获取诉讼所需的身份信息?
如何通过微信号合法获取诉讼所需的身份信息?
内容:4.知道被告的姓名、银行卡账户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向法院申请向账号所在银行营业厅进行调查取证,查询被告的身份信息,但各地的机构要求不同,有的允许律师或者法院工作人员前往调取,有的甚至仅允许法院工作人员进行调取,3.知道被告的姓名、电话号码在对方电话号码进行身份证实名认证的前提下,可以向法院申请向手机号所属通讯公司的通讯营业厅,例如中国移动、中国联通等进行调查取证,查询被告的身份信息,2.知道被告的姓名、现住址现在一般居住会进行网格登记,掌握被告的居住信息有时候更有便于诉讼,比如被告户籍在外省,但是经常居住地在深圳,原告也在深圳,通过查询居住信息。
2024.04.29615人收看 -
答律师回复中...
-
欠条过了诉讼时效怎么办
欠条过了诉讼时效怎么办
内容:过诉讼时效期间,尽量考虑通过友好协商,促进当事人双方就原欠条、欠条达成的还款协议。如果当事人双方就原债务达成还款协议,该还款协议属于新的债权、债务关系,该还款协议应受法律保护。
2024.04.23666人收看 -
答律师回复中...
-
个人债务纠纷诉讼中证据的收集
个人债务纠纷诉讼中证据的收集
内容:个人债务纠纷诉讼中证据的收集到法院起诉解决债务纠纷的,如果没有直接的债权债务合同证明的,可以收集以下证据:1、通过电话录音,如在电话里提到还钱的事,对方承认了借钱的事实,例如,有录音材料证明对方拒不履行债务,或者是有其他证据证明对方债务到期不还的情形,最好有证明人,提供的证人证言,还要提供债务纠纷确实存在的证据,例如,借贷关系的,提供借款合同或者是借条欠条,这种也相当于之前的电话录音,对于证明借贷关系有一定的力度,但一般不会作为认定有借钱关系的直接证据,上了法庭的话还会对短信内容进行质证。
2024.04.16428人收看 -
答律师回复中...
-
合同纠纷诉讼应提供哪些证据?
合同纠纷诉讼应提供哪些证据?
内容: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第19条规定:“当事人对工程量有争议,但未能提供签证文件证明工程量发生的,可以按照当事人提供的其他证据确认实际发生的工程量”。该规定在法律依据上直接确认了其他工程文件的形式证明力。
2024.03.28516人收看 -
答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工伤诉讼时效一般为15天。双方因工伤医疗费用发生纠纷的,可以在一年内申请仲裁;不接受仲裁裁决的,可以在15天内起诉。
-
承包人索要工程款在诉讼时效是多久
承包人索要工程款在诉讼时效是多久
内容:
2024.03.28841人收看 -
如何处理房屋纠纷的诉讼呢
如何处理房屋纠纷的诉讼呢
内容:房屋纠纷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解决方式,可以通过诉讼、仲裁或调解等方式进行解决。房屋纠纷是指在房屋交易、房屋租赁、房屋物业服务等方面出现的矛盾和纠纷。根据不同的情况和具体纠纷,可以选择不同的解决方式。
2024.03.28133人收看 -
夫妻分居两年,离婚诉讼能被判离吗?
2024.03.28333人收看 -
工伤诉讼时效期限有多久(工伤诉讼期限是多长时间)
工伤诉讼时效期限有多久(工伤诉讼期限是多长时间)
内容:工伤认定 – 劳动能力鉴定 – 是否争议(仲裁/诉讼) - 待遇赔偿法律规定,所谓“诉讼时效”,是指从当事人知道或应当知道其利益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的时间,1、 申请、鉴定工伤时效《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规定: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而申请劳动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是可以中断、中止的,所以:(1)只要认定为工伤,可以依据《工伤保险条例》要求赔偿。
2023.02.24335人收看 -
工伤劳动仲裁诉讼时效_伤残鉴定什么时候做最好
工伤劳动仲裁诉讼时效_伤残鉴定什么时候做最好
内容: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算。如果员工已经向企业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比如向劳动监察投诉等,仲裁时效重新计算。
2022.12.2517人收看 -
工伤诉讼时效期限有多久?
工伤诉讼时效期限有多久?
内容:诉讼时效存在中止、中断的问题。中止事由包括因不可抗力或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诉讼时效从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继续计算。中断事由包括提起诉讼、提出要求或同意履行义务,从中断时起,诉讼时效重新计算。工伤事故发生三年后,一般情况下,工伤认定和人身损害赔偿都已过时效。但如果受害者能在事故发生后一年内通过提出要求等方式引起诉讼时效中断,则诉讼时效还可重新计算。
2022.12.0745人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