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情况下造成交通逃逸 #

被浏览:762

林艳英律师 2022-08-04 762人收看
本案中,发生事故的地点在车流量较大的省道,案发时间为夜间,赵某被撞倒后被遗弃在道路上,被继续碾压的可能性极高,对此常见的、高概率的非异常介入因素的出现,不能中断蔺某逃逸行为与被害人死亡之间的因果关系,蔺某对赵某的死亡结果应当负责,而本案中,被害人赵某当场没有死亡,只是由于蔺某的逃逸致使被二次碾压死亡,则蔺某的行为构成交通肇事罪的重罪情形,应当在七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法定刑范围内处罚,对于第一种情况,一般是指行为人因交通肇事行为当场导致被害人死亡,已经构成交通肇事罪,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离事故现场,被害人的死亡与逃逸行为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行为人对被害人的死亡持过失的主观过错。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 功能联系删除
  • 如果协商不成可以起诉对方至法院。
  • 连环交通事故造成腿部截肢赔偿怎么处理

    连环交通事故造成腿部截肢赔偿怎么处理

    内容:涉及到赔偿项目及标准问题时,徐守波律师认真分析受害人的伤情,根据左膝离断伤所作的截肢手术建议装配假肢,并提出伤残鉴定、假肢费用鉴定、假肢使用年限及维修费鉴定、假肢训练期鉴定、装配期间护理进行鉴定,考虑伤残的目的在于伤残赔偿,由《侵权责任法》第16、22条、《最高人民法院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下称《解释》)第17条可知,受害人一旦构成伤残,可主张的项目除了常见的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交通费、住宿费、后续治疗费等外,还有残疾赔偿金、残疾辅助器具费、被扶养人生活费以及精神损害抚慰金、伤残鉴定费等。

    2024.04.28164人收看
  • 你好,交强险赔的少,有没有商业险,可以详细咨询
  • 单方交通事故车上人员死亡,单方事故造成车内人员死亡

    单方交通事故车上人员死亡,单方事故造成车内人员死亡

    内容:苏DF×,贵E4×,三、被告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常州市分公司赔偿原告蔡家新、蔡家付、蔡刚因其近亲属张传灵在交通事故中死亡而产生的死亡赔偿金、丧葬费、精神损害抚慰金、处理丧葬事宜人员的交通费和误工损失共计387019.8元,于本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日起十日内支付给原告蔡家新、蔡家付、蔡刚,裁判结果裁判结果一、被告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黔南分公司赔偿原告蔡家新、蔡家付、蔡刚因其近亲属张传灵在交通事故中死亡而产生的死亡赔偿金、丧葬费、精神损害抚慰金、处理丧葬事宜人员的交通费和误工损失等共计180000元,于本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日起十日内支付给原告蔡家新、蔡家付、蔡刚。

    2024.03.01504人收看
  • 你好,有可能会去的,建议详细咨询
  • 机动车驾驶人造成重大交通事故后逃逸

    机动车驾驶人造成重大交通事故后逃逸

    内容:法律客观:一、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吊销驾驶证吗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一条规定: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一百零一条,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发生重大交通事故,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并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__法律主观:一、机动车交通事故逃逸怎样处理(一)对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200元到2000元罚款,可以并处15以下拘留。

    2024.01.29837人收看
  • 你好,按照你的描述对方应付全责,建议你积极报交警部门处理其逃逸违法行为,出具事故认定书,协商赔偿可以起诉要求赔偿
  • 出交通事故造成人员死亡,同车的人有责任吗

    出交通事故造成人员死亡,同车的人有责任吗

    内容:出交通事故造成人员死亡,同车的人是否有责任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综上所述,出交通事故造成人员死亡,同车的人是否有责任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出交通事故造成人员死亡,同车的人有责任吗出交通事故造成人员死亡,同车的人是否有责任,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总之,出交通事故造成人员死亡,同车的人是否需要承担责任,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因此,在交通事故中,如果造成了人员死亡,同车的人是否需要承担责任,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和判断。

    2023.09.19325人收看
  • 你好,需要做伤情鉴定,如果构成重伤,且司机逃逸,那么司机是需要负刑事责任的。
  • 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肇事逃逸怎么处罚新交规

    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肇事逃逸怎么处罚新交规

    内容: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肇事逃逸怎么处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九条的规定,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处 200 元以上 2000 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 15 日以下拘留,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肇事逃逸怎么处罚2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肇事逃逸,也就是不知道发生了交通事故而离开现场的行为,通常不会被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在这两个案例中,李某和赵某都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肇事逃逸,但由于事故后果不同,法律责任也不同。

    2023.09.01747人收看
  • 发生交通事故,理论上都可以扣车对车辆、驾驶证、行驶证进行查验和对车辆进行检验,但只造成财产损失的交通事故,交警一般会按照“简易程序”处理,也就是不会扣车扣证、不会对当事人进行询问、不会对车辆进行安全技术检验。另外无证驾驶、未投保机动车强制保险、客运机动车超载20%以上货运机动车超载30%以上等可以扣车。另外还要看你的车手续全不全,如果不全的话,一定会扣车的。另外,你的车交没交保险,如果没交的话,那也是不行的。还有,最主要的是你有没有驾驶证。如果手续全,而且交了保险的话,那你放心,交警不会扣车的。
  • 交通事故逃逸认定依据

    交通事故逃逸认定依据

    内容:交通事故逃逸的认定主要依据以下几个方面:现场勘查:交通管理部门通过对事故现场的勘查,收集证据,判断是否存在逃逸行为,通过调取监控录像,可以了解事故发生时的情况,判断是否存在逃逸行为,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驾驶证,处二百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可以并处十五日以下拘留,以下是一起典型的交通事故逃逸案例:2019 年 8 月,李某驾驶一辆小型客车在某市道路行驶时,与一辆电动自行车发生碰撞,造成电动自行车驾驶员受伤,为了加强对交通事故逃逸行为的打击力度,我国法律对逃逸行为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在交通事故中,逃逸行为往往给事故的处理带来困难,使受害人的权益难以得到保障。

    2023.08.22500人收看
  • 盗窃他人机动车造成交通事故的,由盗窃者承担责任。根据规定,盗窃、抢劫、抢劫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损害的,由盗窃人、抢劫人或者抢劫人承担赔偿责任。盗窃人、抢劫人或者抢劫人与机动车用户不同,交通事故造成损害的,由盗窃人、抢劫人或者抢劫人与机动车用户承担连带责任。
  • 交通事故肇事者逃逸的情况下怎么理赔

    交通事故肇事者逃逸的情况下怎么理赔

    内容:被告保险公司辩称,被告王某肇事后驾驶机动车逃逸,保险公司在第三者责任险内不承担赔偿责任,代位求偿&rdquo,另一方面,王某作为驾驶员,对于交通肇事逃逸为法律法规明确禁止行为应知晓,王某对其电子签名虽有异议,但电子投保需实名验证身份,并且要求实名支付,王某亦未向法院提出笔迹鉴定申请,也没有提交相反的证据证明其观点,其应当承担举证不能的责任,案涉《机动车第三者责任保险条款》亦明确约定交通肇事逃逸,保险公司免责。

    2023.07.07282人收看
  • 将被认定为交通事故逃逸:道路交通事故发生后,当事人为逃避法律责任,驾驶或遗弃车辆逃离道路交通事故现场并隐瞒。根据规定,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逃逸的当事人应当承担事故的全部责任。
  • 交通事故肇事逃逸(造成交通事故逃逸)

    交通事故肇事逃逸(造成交通事故逃逸)

    内容:  从上述条文中的内容,我们可以知道,对于开车撞死人后又具有逃逸行为的,一般是按照交通肇事罪定罪处罚。最高可以判处逃逸人7年有期徒刑。 发生交通肇事并不可怕,只要能够留下了积极的配合处理,那么处罚一般都不会太重。要是选择逃逸的话,那么将会承担更多的责任。以上就是由法律快车编辑整理收集的关于撞死人后逃逸怎么处理的法律知识。

    2022.12.2911人收看
  • 车祸赔偿,首先要看交警部门是否对此事故作出责任认定。如果是你的全责,则由你方依法承担本次事故的全部损失;如果双方均有过错,则由双方根据自身过错大小,按责任比例分担事故损失。
  • 交通事故造成一人死亡司机需要负全责吗_肇事逃逸可能判处的刑罚

    交通事故造成一人死亡司机需要负全责吗_肇事逃逸可能判处的刑罚

    内容:肇事逃逸,虽然是在3~7年量刑幅度内量刑,但是只要赔偿被害人亲属损失,并且取得他们谅解的话,是完全可以判到三年有期徒刑的,也就是完全符合判处缓刑的条件。

    2022.11.259人收看
  • 驾车损坏公共设施逃逸的处罚:如果造成交通事故的,则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构成犯罪的,则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 肇事逃逸怎么追究责任_造成交通事故逃逸后怎么划分责任

    肇事逃逸怎么追究责任_造成交通事故逃逸后怎么划分责任

    内容: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本质特征就是为了逃避法律追究不履行上述法定义务,正确认定逃逸也应当围绕肇事者在肇事后是否履行了法定义务去考察。

    2022.09.21187人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