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劳动争议的最佳方式(处理劳动争议的最佳方式是什么)

导读:
处理劳动争议的最佳方式是
劳动争议处理,是指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发生的民事法律关系。主要包括劳动争议调解、仲裁、诉讼等多种形式。在中国,企业与劳动者发生劳动争议后,如何进行仲裁、解决、诉讼等环节的问题,已成为困扰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难题。在实务中,我们也经常遇到当事人不知道如何处理劳动争议的情况。为此我们采访了律师来解答这一系列问题。
一、处理劳动争议的最佳方式
处理劳动争议的最佳方式是协商解决。通过协商,用人单位可以要求劳动者作出一定程度的让步;同时,也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裁决,要求对方当事人履行相应的义务。仲裁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因劳动合同纠纷而发生的争执与诉讼过程,即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争议时,由双方当事人申请进行调解,达成协议。达成协议后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因此,协商处理劳动争议是一种比较快捷、有效的处理方式。但在协商过程中要注意自己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了维护。
二、劳动合同中的特殊条款
《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一)未按照本单位的要求提供劳动合同文本;(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三)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形成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关系能否请求支付赔偿金问题的批复》第一条第(二)项规定,“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和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同时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一)用人单位与工会或者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二)无固定期限工作时间部分或者全部符合法定解除条件,但双方约定不定期工作时间不得超过法定节假日;(三)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已提供书面劳动的,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双倍工资;(四)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二)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应当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三、关于仲裁与诉讼
劳动争议处理的第一步是调解,如双方协商不成,仲裁也是解决劳动争议的重要方式之一。但很多人认为,只要仲裁,就可以把事情一了之。实际上法律规定了仲裁时效2年,如果超过法定时效,法院是不予受理的。所以劳动争议调解后要及时申请仲裁。如果不是有重大金额的劳动争议且双方没有调解意愿的情况下,建议劳动者还是通过诉讼来解决纠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