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伤害他人罪怎么判(故意伤害轻伤判几年)

导读:
故意伤害他人罪怎么判
在日常生活中,故意伤害他人的案件是比较常见的,一般情况下,如果被害人的行为确实造成了一定的伤害,那么公安机关在立案侦查之后会对被害人进行刑事拘留。那么对于行为人有故意伤害他人罪的,是要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等刑罚的。如果是因为正当防卫引起被侵害人死亡的,则不会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此对于故意伤害他人而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这类情况下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一、犯罪主体
本罪的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年满十六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如果行为人虽已满十六周岁,但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则不能构成本罪。根据我国刑法第237条规定:凡年满十六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都应当负故意伤害别人罪的刑事责任。但是具有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的精神病人除外。精神病人因自己故意或过失造成他人损害,经鉴定为重伤或者死亡的,不负刑事责任;经鉴定为轻伤或者重伤但经鉴定具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二、主观方面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行为人对自己所实施的暴力行为感到高兴,不认为是违法行为。即行为人在实施伤害行为时,只是希望对方受到某种程度的身体伤害,并不想要以这种伤害的结果来换取自己的非法利益。如果行为人没有直接故意,但由于自己的过失而使他人受到轻微伤,这种伤害是可以避免甚至减轻的。
三、量刑情节。
根据《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的规定,故意伤害罪是一种情节犯。犯罪行为如果构成故意伤害罪,那么犯罪行为人必须同时具有下列条件:
(1)有犯罪的主观方面;
(2)必须具有刑法规定的“其他严重情节”;
(3)必须属于“足以造成他人重伤或者死亡”的结果。只有同时具备这三个条件,才能构成故意伤害罪。
构成故意伤害罪,需要有以下情节:
(1)造成被害人重伤或者死亡的结果;
(2)造成被害人重伤、死亡后,有继续犯罪情节;
(3)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辅助作用。
故意伤害他人罪是指为了自己的伤害别人,把他人的生命、身体、财产等造成的损害的行为而被赋予的罪名。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四十六条的规定,对于故意伤害他人,可以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或者并处这些刑罚之一。
1、若故意伤害他人致死,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六十六条处以死刑,并处罚金;
2、若故意伤害他人致残,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六十八条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3、若故意伤害他人情节特别恶劣,且造成严重后果,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六十七条处以十年以上有期徒刑且处罚金;
4、若故意伤害他人情节较轻,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六十九条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5、若故意伤害他人情节较轻,但是伤害的内容及程度较重,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七十一条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或者并处这些刑罚之一;
在判断故意伤害他人罪时,审判机关应当根据个案认定,根据被告人的行为情节及其情节及其伤害程度来确定被告人的刑罚,以使罪犯能够充分意识到害人是一种非法犯罪,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三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的,根据情节轻重,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首先,要正确判断故意伤害他人的性质。“故意”指的是,他选择伤害他人是有意识的,它取决于当事人是否有过错以及主观意图。如果他刻意想要突破法律,伤害他人,这被视为故意。
其次,要分析故意伤害他人的结果。如果伤害对象受到轻伤,主要指的是净责任、损失、身体伤害等,作为衡量情节的依据,这包括持续的伤害、折磨他人、连续的犯罪行为等等。
最后,要考虑故意伤害他人的情节轻重程度。如果故意伤害他人采取了单次性、轻微的行为,那么可以适当减轻处罚,情节恶劣者,可以根据情节严重程度作出相应的惩罚减免或在处罚上加重。
因此,各位司法机关应根据当事人行为的性质、结果及情节轻重程度判断故意伤害他人的责任,保持公正、公平和正义,以维护受伤者的合法权利,同时确保行为人社会的责任和刑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