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伤害他人罪怎么判(故意伤害轻伤判几年)

导读:
故意伤害他人罪怎么判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因为一些琐事与他人发生矛盾,甚至是斗殴。有的人不知道自己是否触犯了刑法,就会采取错误的方式处理这件事,殊不知这种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那么在故意伤害他人罪怎么判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故意伤害他人罪是指以非法手段故意伤害自己或他人身体的行为。我国刑法规定了四个量刑档次:重伤(轻伤以上)、重伤(轻微伤以上)、轻伤(轻微伤以下)和重伤(无刑事责任能力)。这四个档次都有相应的量刑幅度。
一、量刑标准
量刑标准是量刑情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对其定罪后量刑也就直接影响到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犯罪性质、情节以及悔罪表现。量刑时,应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根据造成伤害的严重程度以及犯罪人认罪态度等综合因素进行分析把握。具体而言,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应从重处罚:
(1)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
(2)致人重伤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
(3)曾因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在执行期间又实施新故意伤害他人罪构成累犯的;
(4)多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健康者;
(5)其他情节恶劣行为。
构成其他罪行。对于有法定减轻、从轻或减轻处罚情节,根据案件事实和具体案情,可依法判处有期徒刑至无期徒刑不等。
二、量刑步骤
量刑是确定量刑情节的主要依据。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犯罪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在量刑时应当考虑下列因素:犯罪客体是国家法律权威,社会秩序和人民群众的人身安全;犯罪行为是否严重,对被害人造成的实际损失及行为人过错程度;犯罪人对社会应负的责任和义务;在一定区域内社会影响程度等。根据刑法规定,判处有期徒刑以下刑罚时,应当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犯罪的性质、动机、手段和后果是否严重以及在共同犯罪中所起作用以及地位和作用是否一般;犯罪后到案的表现是否如实供述自己罪行。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减轻处罚或者免除处罚:
(1)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
(2)因受教育程度低、家庭经济困难等原因无法接受普通教育、无法完成义务教育或者入学而辍学的;
(3)自动投案后如实供述自己罪行,承认指控罪行并愿意接受处罚;
(4)有悔罪表现;
(5)没有再犯罪危险。
三、刑期计算方法及刑期计算方式
刑期的计算,应当从犯罪之日起计算。但因犯罪行为而使被害人死亡或者造成严重残疾的除外。故意伤害致死案件,在立案侦查后,应于24小时内向法院移送起诉。人民法院审理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3日内审结。判决生效后在法定期限内不能移送起诉的,应当作出裁定,将该判决送达被告人及其辩护人、诉讼代理人和被害人。判决书送达以后,被告人未提出上诉、抗诉的,视为已履行完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