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同等责任怎么赔偿

导读:
交通事故同等责任怎么赔偿
交通事故是指机动车与非机动车、行人之间发生的交通事故。一般发生在道路上,如果双方都有责任的,都会被认定为是同等责任。交通事故中,双方责任相同的情况下,就不需要承担赔偿责任了。这也是国家保护受害人权益、减轻侵权人损害的重要体现。
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同等责任指的是在交通运输中的一方负有全部或主要责任、而另一方则无责。对于同等责任,在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中一般都会按照交通事故过错程度承担损失赔偿数额的划分。那么就出现了两种不同道路交通事故过错程度判定标准。
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根据当事人的过错程度,确定相应的赔偿责任。
对于造成损害的,应当根据当事人各自承担的过错大小确定赔偿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当事人一方有过错,另一方没有相关证据的除外。交通事故中,对于责任划分和损失赔偿的划分,在交通事故发生时并不是简单地按照责任大小来分配赔偿金额,而是根据各自对于损害后果造成的直接过错来确定赔偿数额。具体到同等责任这种情况下。
首先需要确定双方都有过失。其次,还需要结合当事人之间的过错程度对损失进行合理分割,对于无过失方来说,主要看两方面:一是有没有证据证明对方有过错;二是对方是否具有充分证据能够证明自己存在过错。
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条规定,当事人因过错应当承担相应赔偿责任。
在交通事故中,对于受害人的损害后果,法律上一般会区分责任大小,按照事故责任的大小确定损害赔偿责任的承担程度。对于道路交通事故赔偿案件中,当事人双方均有过错的情况下,根据过错承担相应比例的损害赔偿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三十九条规定,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伤亡、财产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尚不构成犯罪的,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当依法予以处罚。交通事故责任与民事损害赔偿金不一致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九条之规定。
也就是说同等责任指的是双方对损害程度没有异议且都承担一定赔偿责任之后,再根据过错承担比例进行赔偿。如果是一般道路交通事故所造成的损害后果的话,则属于同等责任;如果是重大、复杂或者特殊情况下发生道路碰撞等侵权行为所造成损害后果的话。
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条规定,当事人一方或者双方有证据证明对方有过错的,可以减轻其侵权责任;
无证据证明对方有过错的,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这里的过错指的是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他人损害,因其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而发生了损害结果,致使他人遭受人身损害、财产损失的。
受害人因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财产损失的,可以减轻侵权人责任;因行为人故意或者重大过失侵害他人民事权益造成财产损失的,应当与受害人分担民事责任。本条明确规定了两种不同道路交通事故过错程度判定标准:
一种是“无证据证明对方有过错”;
另一种是“有证据证明对方有过错”。
这两种赔偿比例都是50%或者70%。在实践中法院根据案情会做出不同比例和金额的判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