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误工费赔偿标准(交通事故误工费)

导读:
交通事故误工费赔偿标准
交通事故中的误工费赔偿是指受害人因遭受人身损害而暂时丧失工作能力而需要停止工作来恢复收入的一种费用。误工费是根据受害人在遭受人身损害后所耽误的正常收入减少,包括其从事劳务活动的时间和收入减少所造成的损失。受害人误工期间受到劳务影响而减少的收入,包括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等。
如果误工是因为从事某种职业引起的损失,则必须要计算从事该职业所产生的收入。这部分内容是指受害人因从事某种职业而造成经济损失,如果发生了工作变动或者是被辞退等,则需要重新计算。在现实生活中因个人原因造成家庭生活困难或经济条件拮据、无法从事工作所造成的误工不能确定是否应当赔偿,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八条规定:“误工费应按照受害人因误工减少的实际天数计算”。
1、误工费的计算公式
误工费的计算公式是:误工时间×收入损失比例。误工时间是指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其受伤前一日或前十日的平均收入状况。对于误工期,误工时间应当以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出具的证明为准。但如医院认为受害人有固定收入而不予确定误工时间的,可以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计算。
对受害人来说,误工费应当是实际损失;对肇事者来说却是赔偿责任;对于伤者来说,不能拿着“有固定收入”去“无固定收入”地“工作”,那就不能用这个“有固定收入”来代替实际损失了多少年的收入吧!因此,误工费应当以实际损失为限,这既是法律规定;也是现实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一种现象。
2、误工费的赔偿标准
误工费根据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受害人在交通事故中受到损害,无法获得相应收入,但仍然有工作单位的,可以请求法院根据其从事工作性质或者职业活动对社会经济秩序可能造成的影响程度,参照受诉法院所在地相同或者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计算。受害人是农民工的,可以按照当地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或者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计算误工费。”
从这一规定来看,如果受害人是从事建筑、运输、服务等与收入有关行业的工作人员,那么就可以主张误工费了;但是如果受害人没有从事该职业,只是在打工时受到了伤害导致经济损失的话,则就不能要求其赔偿误工损失了。
3、法律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八条规定,受害人因误工减少的收入,包括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住院伙食补助费、必要的营养费,但因误工减少的收入不属于工伤保险待遇范围,也不属于受害人所在单位支付给工伤保险基金的费用。
因此,当发生交通事故后,受害人因误工而失去工作导致其经济来源被中断时,受害人本人及家属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等法律法规要求赔偿误工费。交通事故发生后造成多人受伤,有多个受害人受到不同程度上的伤害,所以需要根据每个受害人受伤害情况进行赔偿。如果事故发生后受伤人员没有固定工作,而在工作期间又受到其他侵害行为损失了工资收入,那么受害人可以向侵权人要求赔偿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