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纠纷怎么起诉

导读:
合同纠纷怎么起诉
在合同纠纷中,法院判决、调解无效的,可以提起诉讼。人民法院受理后会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来定。合同一方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另一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并请求撤销合同或者确认双方的约定无效。在法院受理后,双方当事人对案件有争议的可选择调解、仲裁或诉讼方式解决。当事人对争议的事实有异议的,应当在收到起诉状之日起15天内向人民法院提出书面异议。
一、起诉条件
起诉要有明确的被告,且只能是原告,才能成为被告,如果合同纠纷是被告之间的法律关系或者双方当事人之间是存在纠纷的话就不能成为原告。合同主体不清的就不能列为起诉主体。合同主体是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包括公司、其他组织或其他经济组织。如果合同有两个以上当事人,可以以被告身份提起诉讼,但有一方是合法权利人的除外。只有在合同中对债权债务关系作出明确的规定或者债权数额确定、担保责任等具体内容约定不明的情况下才构成对原告的侵权;同时因合同产生纠纷必须是当事人之间存在债权债务关系或者有可能导致债权债务关系存在或者可能导致的损害结果发生,所以要想知道对方的基本情况必须先了解对方。
二、诉讼时效
合同纠纷中,如果不是在诉讼时效期间内,那么你可以在起诉前提出抗辩,但是不一定能成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零九条的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但是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但是从受害人死亡或者丧失民事行为能力之日,被继承人或者丧失民事行为能力人在九十五周岁以上的老人、残疾人等丧失民事行为能力人在六十周岁以上的人以及其他不具有诉讼时效中断情形的人也适用于诉讼时效。
三、管辖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三十三条的规定,“合同的履行地在被告住所地”,管辖以被告住所地为准。但如果被告有转移财产、抽逃资金、逃匿等行为的,法院不予受理。当事人在诉讼中就案件管辖提出异议的,法院会将其列入案由。但如果法院认为有必要进行调查的,可以在立案时要求当事人提供书面的理由。
四、法院立案的程序
法院立案,首先要审查当事人是否符合法律规定的起诉条件。如果具备民事诉讼的起诉条件,则立案后应将材料移送到具有管辖权的法院,由法院对原告进行审查。审查内容包括:当事人名称、住所地、联系方式、诉讼请求和事实及理由等。同时还应询问双方当事人是否已经签订了民事法律关系的合同,并要求提供该合同的正本一份和副本一份。如果当事人没有签订合同,可以向法院提交起诉状。
五、法律后果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109条、第112条的规定,对起诉材料和证据,人民法院经审查后应当立案。但是,在审理案件中,一方或者双方当事人故意隐瞒真相或者提供虚假证据致使人民法院不能查明事实的,不属于捏造事实、伪造证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