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股成立的要件和取得的几种情形

导读:
近年来,干股分红带来的法律纠纷逐渐增多。一个典型的案例是某公司为了感激一位重要客户的支持,赠送了一定比例的干股。然而,在分红时,其他股东却不同意该客户的分红方案。这场纠纷引发了关于干股成立要件和取得情形的法律问题。
一、干股的成立要件
干股的概念
干股是指基于特定原因未能实际出资,但享有公司股东权利和义务的股份。通常,干股由公司或者特定股东约定,赋予特定人员在不实际出资的情况下,按照一定比例或条件享有公司利润和其他股东权益的权利。
干股的成立要件
(1)协议约定。干股的设立必须由公司或者特定股东与受益人通过签署协议或其他书面文件进行约定。这些协议和文件必须符合《合同法》和《公司法》的相关规定。
(2)实际出资。虽然干股持有人无需实际出资,但公司必须有相应的实际出资证明,以证实其享有干股权益。通常情况下,这种实际出资证明以股权证书或其他书面文件的形式存在。
(3)公司注册。干股的设立必须符合《公司法》及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并在公司注册时予以记载。只有在公司注册时被合法记载的干股才具有法律效力。
二、干股取得的几种情形
1、赠与
公司或特定股东可以将其持有的股份赠与受益人,使其成为干股持有人。这种赠与可以基于特定的商业考虑或为答谢支持者而进行。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赠与的干股数量过大,可能会引起其他股东的不满和纠纷。
2、继承
在某些情况下,干股持有人去世后,其股份可能会由其合法继承人继承。这种情况下,继承人无需实际出资即可继承原持有人的干股权益。但同样地,继承的干股权益也必须符合《公司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3、合同约定
合同约定是干股取得的另一种重要方式。例如,在合作协议或股权激励计划中,可以约定特定人员享有公司的干股权益。这种合同约定的方式通常基于商业合作关系或其他实际贡献而进行。
4、其他情况
除了上述几种常见的情形,干股的取得还可以基于其他原因。例如,公司或特定股东可能会出于特定的商业考虑,将其持有的股份以某种方式授予受益人。只要符合《合同法》和《公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这些情况下都可以取得干股权益。
三、注意事项
遵守法律法规
无论是通过赠与、继承还是合同约定等方式取得干股,都必须遵守《合同法》、《公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任何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都可能导致干股的无效或被撤销。
诚信原则
在设立和取得干股的过程中,各方都应遵循诚信原则。这意味着,公司或特定股东在约定干股权益时,应当如实告知相关情况;而受益人在享有干股权益时,也应当按照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税务问题
干股的取得和持有也涉及税务问题。根据中国的税收政策,个人和企业取得干股所得应当按照股息红利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或企业所得税。因此,干股持有人应注意按时缴纳相关税款,以避免税务风险。
实际控制和决策权
虽然干股持有人不实际出资,但作为公司股东,他们仍然拥有对公司事务的表决权、决策权等权利。在实际操作中,干股持有人应注意行使自己的权利,以保障自身的利益。
四、如何防范干股分红纠纷
完善协议约定
为避免干股分红纠纷,各方在设立和取得干股时应当完善协议约定。协议中应明确干股的数量、比例、权益、分红方式等内容,并尽可能详细地规定违约责任和争议解决方式。
规范公司治理结构
公司应当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保障股东权益。公司董事会、监事会和股东会应当履行职责,维护公司的稳定和发展,避免因干股分红产生纠纷。
及时披露信息
公司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及时披露干股分红的有关信息。同时,干股持有人也应当了解自己的权益状况,及时向公司提出分红请求。
加强法律意识
干股持有人和公司管理层都应当加强法律意识,遵守法律法规。在处理干股分红问题时,应当尊重合同约定和法律法规,尽量避免纠纷的发生。
总之,干股的设立和取得虽然具有一定的法律风险和纠纷隐患,但只要各方在处理相关问题时遵守法律法规、完善协议约定、加强法律意识,就能够有效地防范和解决这些纠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