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拖欠工程款怎么起诉,公司拖欠工程款起诉时的注意事项

导读:
工程款一直是工程行业的痛点,辛辛苦苦干完活,却遭遇公司拖欠工程款,追讨无门,怎么办?难道就只能忍气吞声吗?当然不是,下面我将从律师的角度,教你如何起诉公司拖欠工程款。
一、起诉前的准备工作
1. 确定起诉法院
起诉公司拖欠工程款,首先要确定起诉法院。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十三条规定,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由被告住所地或者合同履行地人民法院管辖。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二十条规定:以信息网络方式订立的买卖合同,通过信息网络交付标的的,以买受人住所地为合同履行地;通过其他方式交付标的的,收货地为合同履行地。合同对履行地有约定的,从其约定。
也就是说,如果合同中约定了合同履行地,就以合同履行地为准,如果没有约定,则以被告住所地或者收货地为合同履行地。起诉法院一般是基层人民法院,如果涉及到重大财产纠纷,可以到中级人民法院起诉。
2. 确定被告
起诉公司拖欠工程款,要确定被告的身份和信息。一般来说,被告是公司,那么就要搞清楚公司的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法定代表人、联系方式等信息。如果被告是个人,就要搞清楚个人的姓名、身份证号、联系方式等信息。
确定被告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通过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天眼查、企查查等网站查询被告的基本信息,也可以通过律师调查、法院调查等方式获取被告的信息。
3. 收集证据
起诉公司拖欠工程款,要收集证据证明工程款的存在及数额。一般来说,证据包括但不限于:工程合同、补充协议、会议纪要、工程签证、工程验收记录、结算单、欠条、还款协议、录音录像等。
证据要尽可能地保留原件,如果是复印件,要注明出处及原件保存地点。同时,证据要能证明工程款的存在及数额,不要在证据中包含与案件无关的内容。
4. 确定诉讼请求
起诉公司拖欠工程款,要根据事实和法律确定诉讼请求。一般来说,诉讼请求包括但不限于:请求被告支付拖欠的工程款本金及利息;请求被告承担诉讼费用。
诉讼请求要具体明确,不要使用模糊的词语,如“部分工程款”“大部分工程款”等。同时,诉讼请求要符合法律规定,不要提出无理的要求。
二、公司拖欠工程款起诉时的注意事项
1. 起诉状
起诉公司拖欠工程款,要提交起诉状。起诉状要写明原告、被告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年龄、住址、联系方式等;要写明诉讼请求,包括请求支付拖欠的工程款本金及利息、诉讼费用等;要写明事实和理由,包括工程合同的签订、履行情况、工程款的支付情况、被告拖欠工程款的事实等。
起诉状要简明扼要,重点突出,不要包含与案件无关的内容。同时,起诉状要按照被告的数量提交副本,如果被告是公司,要提交公司的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
2. 证据材料
起诉公司拖欠工程款,要提交证据材料。证据材料要按照起诉状的份数提交副本,每份证据材料要编写页码,并用订书机订好。
证据材料要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并编写证据目录。证据目录要写明证据的名称、证据来源、证明目的等。同时,要在证据材料上注明证据的名称、页码,以便法官查阅。
3. 送达地址确认书
起诉公司拖欠工程款,要提交送达地址确认书。送达地址确认书要写明原告、被告的送达地址,以及送达方式,如电子邮件、短信、邮寄等。如果被告的送达地址变更,要及时通知法院,以便法院及时送达诉讼文书。
三、起诉后的流程
1. 法院立案
起诉公司拖欠工程款,要到法院立案庭立案。立案时,要提交起诉状、证据材料、送达地址确认书等材料。如果材料不齐全,立案庭会一次性告知需要补充的材料。如果材料齐全,立案庭会出具立案通知书,并告知缴纳诉讼费用的时间和方式。
2. 缴纳诉讼费用
起诉公司拖欠工程款,要在规定的时间内缴纳诉讼费用。诉讼费用包括案件受理费和其他诉讼费用。案件受理费由原告预交,最终由败诉方承担。其他诉讼费用包括勘验费、鉴定费、公告费、证人出庭费等,由申请人垫付,最终由败诉方承担。
3. 法院送达诉讼文书
起诉公司拖欠工程款,法院会向被告送达起诉状副本、证据副本、开庭传票等诉讼文书。如果被告下落不明,法院会采取公告送达的方式。公告送达会在报纸上刊登公告,公告期为 60 天。
4. 法院审理
起诉公司拖欠工程款,法院会在送达诉讼文书后,安排开庭审理。开庭审理时,原告要按时到庭,并提交证据材料。被告要按时到庭,并进行答辩。
如果原被告没有到庭,法院会按照缺席审理。缺席审理时,法院会根据原告提交的证据材料进行判决。
5. 法院判决
起诉公司拖欠工程款,法院会在审理后作出判决。判决会根据事实和证据,确定被告是否拖欠工程款,以及是否承担诉讼费用。如果判决被告承担责任,被告要在判决生效后履行判决义务。如果被告不履行判决义务,原告可以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总之,起诉公司拖欠工程款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原告在起诉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在起诉时注意事项,在起诉后积极跟进流程。同时,起诉也是一项严肃的法律行动,需要原告在起诉前慎重考虑,权衡利弊,确保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