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履行抗辩权的例子(先履行抗辩权的例子有哪些)

黄东洁律师 2024.01.16249人收看
导读:
合同法所规定的不安履行抗辩权,又称先履行抗辩权,是指双务合同中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经营状况严重恶化、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丧失商业信誉,或者有丧失或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危及到自己债权的实现时,可以中止自己的履行,在合理期限内对方未恢复履行能力且未提供适当担保时,可以解除合同的权利,不安抗辩权和先履行抗辩权的概念及适用情形不安抗辩权是指当事人互负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先履行的一方有确切证据表明另一方丧失履行债务能力时,在对方没有履行或者没有提供担保之前,有权中止合同履行的权利。

不安抗辩权和先履行抗辩权的概念及适用情形

不安抗辩权是指当事人互负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先履行的一方有确切证据表明另一方丧失履行债务能力时,在对方没有履行或者没有提供担保之前,有权中止合同履行的权利。1、因同一双务合同互负债务,且两债务间具有对价关系。2、不安抗辩权适用的双务合同属于异时履行。3、先履行方债务已届清偿期。

一、不安履行抗辩权的概念概念:

不安抗辩权是指当事人互负债务,有先后履行顺序的,先履行的一方有确切证据表明另一方丧失履行债务能力时,在对方没有履行或者没有提供担保之前,有权中止合同履行的权利。规定不安抗辩权是为了切实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防止借合同进行欺诈,促使对方履行义务。

基本概述:中国合同法吸纳大陆法系不安抗辩权规定的精华和英美法系预期违约制度的合理因素,结合中国实际情况,建立了有中国特色的不安履行抗辩权制度。依据合同法的有关规定,拟就不安履行抗辩权的法律性质及其适用问题进行探讨。合同法所规定的不安履行抗辩权,又称先履行抗辩权,是指双务合同中应当先履行债务的当事人,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经营状况严重恶化、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丧失商业信誉,或者有丧失或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其他情形,危及到自己债权的实现时,可以中止自己的履行,在合理期限内对方未恢复履行能力且未提供适当担保时,可以解除合同的权利。

合同法第六十八条、第六十九条的立法本意,是法律赋予当事人依法享有“中止履约权”和“合同解除权”两项不安履行抗辩权。由此可见,该法所规定的不安抗辩权在性质上并非与同时履行抗辩权、后履行抗辩权一样,仅属于延期的(一时的)抗辩权,它同时还具有消灭的抗辩权属性,并具有留置担保的性质。依合同法规定,只要先履行一方有确切证据证明对方有丧失或者可能丧失履行债务的四种法定情形之一的,即可行使中止履约权,将自己的给付暂时保留并有权对抗对方的履行请求,以防止因自己履约后对方不能对待给付而造成损失。权利人中止履行后,不安履行抗辩权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消灭的抗辩权,权利人依法可以进一步行使合同解除权,消灭对方的履行请求权和合同关系。

二、不安抗辩权的适用条件有:

(一)因同一双务合同互负债务,且两债务间具有对价关系。不安抗辩权与同时履行抗辩权一样,均只能发生于双务合同。因此,单务合同以及不完全的双务合同均不能产生不安抗辩权。

(二)不安抗辩权适用的双务合同属于异时履行。异时履行是指双方履行存在的时间顺序,即一方先履行,另一方后履行。根据我国合同法规定,对一些买卖合同,除法律有特别规定外,一般采用同时履行主义。而对于以下合同,我国合同法规定,除当事人有特别规定外,应采用异时履行主义,这些合同包括租赁、承揽、保管、仓储、委托、行纪、居间等。

(三)先履行方债务已届清偿期。如果履行期未届至,先履行方只能暂时停止履行的准备,无从停止履行。

(四)先履行方有确切证据证明后履行方于合同成立后丧失或可能丧失履行能力。

1.后履行方丧失或可能丧失能力。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后履行方丧失或可能丧失履行能力的原因有:

1财产显形减少。包括经营状况恶化、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

2丧失商业信誉;

3提供劳务或完成工作的合同中,债务人丧失劳动能力;

4给付特定物的债务中,该特定物丧失;

2.后履行方丧失或可能丧失履行能力发生于合同成立之后。在大陆法系各国,后履行方财产显形减少应发生于何时,有两种不同的立法例,一是订立后财产显形减少,如德国、瑞士等民法采用;二是订立时财产已减少,如奥地利民法第165条规定。笔者认为,第一种立法例较为妥当。因为若订立时后履行方财产已减少,先履行方已知或因过失而不知,主观上有过错,应当承受不利,没有必要保护,非因过失而不知,可以重大误解或受欺诈为由主张救济。我国合同法没有规定后履行方丧失或可能丧失履行能力应发生于何时,笔者认为,在解释时采用第一立法例较为妥当。

3.先履行方对事实负有举证责任。先履行方主张不安抗辩权,必须有对方丧失或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确切证据,而不能凭自己的主观猜测。否则,将会因擅自中止合同履行而承担违约责任,从而使自己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

先诉抗辩权通俗理解

法律分析:1.先诉抗辩权一般出现在一般担保中;2.打个比方,你的朋友大雄要做生意,向阿明借5万块钱,你作一般担保人;3.很不幸地,大雄生意失败,在约定的期限内不还钱,这时阿明如果想要你(一般担保人)还钱,必须先起诉或者通过其它司法途径起诉债务人大雄,在确定大雄无力偿还债务后,你才承担保证责任;这是前提,如果阿明在没有起诉大雄之前就找你还钱,你可以拒绝承担保证责任,这时就形成先诉抗辩权。

法律依据:《民法典》第六百八十七条规定:一般保证的保证人在主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者仲裁,并就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债务前,有权拒绝向债权人承担保证责任,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一)债务人下落不明,且无财产可供执行;(二)人民法院已经受理债务人破产案件;(三)债权人有证据证明债务人的财产不足以履行全部债务或者丧失履行债务能力;(四)保证人书面表示放弃本款规定的权利。

在担保中,什么叫先诉抗辩权?求具体的例子说明!

所谓“先诉抗辩权”,其实简单一点说就是,如果债权人没有通过诉讼或者仲裁程序,并申请强制执行债务人财产的,保证人可以拒绝承担担保责任,当然,只有在一般保证中才存在“先诉抗辩权”。当然,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先诉抗辩权”会受到限制。

民法典第六百八十七条明确规定: 当事人在保证合同中约定,债务人不能履行债务时,由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的,为一般保证。

一般保证的保证人在主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者仲裁,并就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债务前,有权拒绝向债权人承担保证责任,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债务人下落不明,且无财产可供执行;

(二)人民法院已经受理债务人破产案件;

(三)债权人有证据证明债务人的财产不足以履行全部债务或者丧失履行债务能力;

(四)保证人书面表示放弃本款规定的权利。

 

具体来说,比如A将一笔钱借给了B,C为B提供了担保,且为一般保证。如果B未能按时向A还款,A要求C承担担保责任,但如果此时,A还未通过诉讼或仲裁程序要求B回款且申请执行仍不能履行债务的,则C即可以以“先诉抗辩权”为由,拒绝承担担保责任。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 功能联系删除
分享至:
  • 重大误解抗辩权的法律规定是《民法典》第一百四十七条。基于重大误解实施的民事法律行为,行为人有权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予以撤销。撤销权的行使可以通过协商的方式进行,如果对方未反对撤销权人作出的撤销合同的意思表示,则可以直接发生撤销合同的后果。
  • 简单补偿协议书怎么写/征收补偿协议签订后,对未履行协议的 征收补偿协议的性质

    简单补偿协议书怎么写/征收补偿协议签订后,对未履行协议的 征收补偿协议的性质

    内容: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征收,不论是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还是集体土地和其上地上物征收,都是政府依职权的行为。简点说,征收的主体是政府部门。所以签补偿协议的一方主体一定是政府部门。

    2022.12.088人收看
  • 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的,债权人可以与抵押人协商将抵押物进行拍卖或者变卖,然后对所得的价款优先受偿,抵押权人与抵押人未就抵押权实现方式达成协议的,抵押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拍卖、变卖抵押财产。
  • 因履行职务发生交通事故,责任谁承担?

    因履行职务发生交通事故,责任谁承担?

    内容:因履行职务发生交通事故,责任谁承担?

    2023.04.2141人收看
  • 在下列标准下,履行合同欺诈罪:国家直接经济损失50万元以上;有关单位破产、停业、停产6个月以上,或者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撤销、解散;造成国家利益重大损失的。
  • 因买卖合同产生纠纷的,合同履行地是什么

    因买卖合同产生纠纷的,合同履行地是什么

    内容:违约责任的约定虽然不能穷尽所有事项,但应该将常见的容易发生的情形进行约定,如交货时间、质量、数量,货款的支付期限,等等,并应该约定违约金的具体数额,若向A公司主张权利,A公司抗辩其为各买卖合同中系代理人身份,案件会遭法院驳回,买卖合同纠纷发生有哪几种常见原因1、商品质量条款未约定或约定不明合同中对于交易的对象&mdash,2、人民法院在收到起诉材料后,会在七日内决定是否受理、立案,向人民法院起诉时,由合同履行地法院管辖,那么买卖合同的合同履行地是怎样的。

    2023.02.16150人收看
  • 债务迟延履行的利息应当由申请人主张,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给付金钱义务的,应当加倍支付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被执行人未按判决、裁定和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其他义务的,应当支付迟延履行金。
  • 监护人的监护职责_监护人依法履行监护的权利

    监护人的监护职责_监护人依法履行监护的权利

    内容:本条的亮点是第四款,民法通则及民法总则中都没有本条第四款的规定,本款是民法典在全国人大进行最后审理时增加的特别条款,是结合2020年疫情防控工作而对监护制度作进一步的完善。本款的内容是立法者对弱者群体的一种人道主义关怀。规定了单位监护人在突发事件中的责任,属于社会保障性的兜底措施,体现了中国民法典的人本主义价值追求。

    2022.12.261人收看
  • 债务人抗辩权的转让的规定为:债务人转移债务的,新债务人可以主张原债务人对债权人的抗辩;原债务人对债权人享有债权的,新债务人不得向债权人主张抵销。
  • 没签字但已履行的合同,有法律约束力吗?

    没签字但已履行的合同,有法律约束力吗?

    内容:双方未签字但合同已经履行不一定有效。

    2023.04.1817人收看
  • 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的,抵押物可以由债权人可以与抵押人协商进行拍卖或者变卖,然后对所得的价款优先受偿,抵押权人与抵押人未就抵押权实现方式达成协议的,抵押权人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拍卖、变卖抵押财产。
  • 离婚后一方不履行离婚协议怎么办

    离婚后一方不履行离婚协议怎么办

    内容:一个离婚协议是离婚过程中最重要的文件之一。这些协议通常规定了夫妻双方在各自拥有财产、抚养子女和其他问题上的责任和义务。尽管双方在签署离婚协议时,他们的意愿都是明确的,但当一方不履行协议时,会引起很多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另一方应该怎么办呢?

    2023.06.024人收看
  • 首先,由于双方就离婚问题没有达成一致,那么显然不适合采取协议的方式离婚。其次,该案例中的男性当事人想离婚,但是没有进行起诉的行为是其自由.
  • 什么是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_一般债务利息和加倍部分债务利息的区别是什么?

    什么是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_一般债务利息和加倍部分债务利息的区别是什么?

    内容:迟延履行期间的债务利息是指在执行程序中,被执行人没有按照法院生效判决、裁定或者其他法律文书指定的期间履行金钱给付义务而产生的利息。包括[ly1] 迟延履行期间的一般债务利息和加倍部分债务利息。

    2022.12.221人收看
  • 除双方另有约定外,未履行合同有效。合同签订时,当事人就合同内容达成协议时,双方签字、盖章或者符合当事人约定的有效条件时,合同生效。
  • 离婚后一方不履行离婚协议中的财产约定

    离婚后一方不履行离婚协议中的财产约定

    内容:不履行离婚协议中的财产约定裁判结果法院认为,王某与崔某签订的离婚协议书,是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双方均应按照离婚协议书的约定履行自己的义务,一方不履行离婚协议怎么办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若法院认定离婚协议系双方真实的意思表示,不存在无效事由或者欺诈、胁迫等可撤销事由,法院会确认离婚协议的效力,并在诉讼请求范围内依据离婚协议的内容进行判决,关于离婚协议的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零九条:当事人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

    2023.04.2015人收看
  • 通过法院协议离婚后,女方应得的财产男方不给的,女方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通过法院协议离婚的,应该会有法院的民事调解书,如果男方没有在调解书所规定的期限内交付相应的财产的,女方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由法院采取执行措施来促使男方向女方交付财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六条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调解书和其他应当由人民法院执行的法律文书,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 对方未履行支付抚养费义务该怎么办?_离婚后未按照协议付抚养费怎么办?

    对方未履行支付抚养费义务该怎么办?_离婚后未按照协议付抚养费怎么办?

    内容:《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四条 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教育、保护的权利和义务。

    2022.12.144人收看
  • 遗产继承的诉讼时效是三年,过了这个诉讼时效,是可以提起诉讼的,但是对方有了抗辩权。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 不与父母同住,等于不赡养父母_不履行赡养义务,会丧失继承权?

    不与父母同住,等于不赡养父母_不履行赡养义务,会丧失继承权?

    内容:我国法律并未规定子女必须与父母一起居住,同时,《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18条规定:“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言外之意,“与老年人分开居住”并不是法律禁止的情形。

    2022.12.2612人收看
  • 债务人没有履行判决书的,债权人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
  • 子女不履行赡养老人的义务,应当如何维权?

    子女不履行赡养老人的义务,应当如何维权?

    内容:一般情况下,老人因为缺乏相关法律知识,在面对子女不赡养的时候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不知如何利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律师将从以下几点为大家整理赡养费纠纷案件要点。

    2023.05.0938人收看
  • 通过法院协议离婚后,女方应得的财产男方不给的,女方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通过法院协议离婚的,应该会有法院的民事调解书,如果男方没有在调解书所规定的期限内交付相应的财产的,女方可以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由法院采取执行措施来促使男方向女方交付财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三十六条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调解书和其他应当由人民法院执行的法律文书,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 不赡养老人怎么起诉/不履行赡养老人义务的后果

    不赡养老人怎么起诉/不履行赡养老人义务的后果

    内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七条规定:“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成年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缺乏劳动能力或者生活困难的父母,有要求成年子女给付赡养费的权利。”

    2022.12.155人收看
  • 债务履行期间可以由当事人协商确定,如果债务人没有在约定的期间内偿还债务的,债权人可以申请仲裁或者直接向法院提起诉讼,当事人提起诉讼的,需要准备好起诉状以及与案件相关的证据材料递交到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
  • 劳动合同履行地如何确定

    劳动合同履行地如何确定

    内容:总之,确定劳动合同的履行地是一个需要谨慎考虑的问题,需要双方充分协商,并参考相关的法律法规,4. 法院判决如果在协商和法律法规的指引下仍然无法确定履行地,那么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由法院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决,劳动合同履行地如何确定劳动合同是劳动双方之间的法律文件,规定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在中国,根据《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如果劳动者的工作地点与用人单位的注册地不在同一个行政区域,那么劳动合同的履行地应当选择劳动者工作地点所在行政区域或者用人单位所在行政区域,当涉及到跨地区工作时,如何确定劳动合同的履行地是非常重要的问题,2. 双方协商如果合同中没有约定履行地,或者约定不明确,那么双方可以通过协商来确定。

    2023.06.26271人收看
  • 合同履行的法律原则包括:合同当事人的法律地位平等、权利义务平等、协商一致、合同原则、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善良习俗原则。
  • 子女对未尽抚养义务的父母是否仍应履行赡养义务?

    子女对未尽抚养义务的父母是否仍应履行赡养义务?

    内容:子女能否以父母未尽抚养义务而拒绝履行赡养义务?如果父母确因经济能力或者其他客观原因(比如因犯罪被监禁)未能履行抚养义务,子女成年后主张免除赡养义务的,法院不予支持,子女不能将父母是否尽了抚养教育的义务作为自己履行赡养父母义务的基础和前提。子女赡养父母的义务是法定的和无附加条件的,不能轻易免除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鉴于子女与父母之间特殊的身份关系,也不能简单地用等价有偿、公平合理的一般民法理念加以衡量。

    2022.12.162人收看
  • 债务人的抗辩权转让人的规定有:债务人转移债务的,新债务人可以主张原债务人对债权人的抗辩;原债务人对债权人享有债权的,新债务人不得向债权人主张抵销。
  • 拒不履行还款义务违反财产报告制度的法律后果

    拒不履行还款义务违反财产报告制度的法律后果

    内容:报告财产的范围: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执行程序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三十二条 被执行人依照民事诉讼法第二百一十七条的规定,应当书面报告下列财产情况:(一)收入、银行存款、现金、有价证券;(二)土地使用权、房屋等不动产;(三)交通运输工具、机器设备、产品、原材料等动产;(四)债权、股权、投资权益、基金、知识产权等财产性权利;(五)其他应当报告的财产。

    2022.12.127人收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