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事逃逸致人死亡赔偿标准,肇事逃逸致人死亡赔偿标准新规定

导读:
交通事故是一种常见的事故类型,当发生交通事故时,如果当事人逃逸,可能会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在这种情况下,当事人可能会面临刑事责任和民事赔偿责任的双重追究。本文将从律师的角度为您分析,当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时,赔偿标准是什么。
一、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刑事责任
1. 交通肇事逃逸的定义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在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逃离现场的行为。交通肇事逃逸是一种非常严重的违法行为,它不仅会加重当事人的刑事责任,还会影响当事人的民事赔偿责任。
2.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刑事责任
根据《刑法》的规定,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处 7 年以上有期徒刑。如果当事人在交通肇事后逃逸,导致被害人得不到及时救助而死亡的,还可能构成故意杀人罪,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二、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民事赔偿责任
1. 赔偿范围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民事赔偿责任范围包括:医疗费、丧葬费、死亡赔偿金、被扶养人生活费、精神损害抚慰金等。
2. 赔偿标准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赔偿标准,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标准,按 20 年计算。但 60 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 1 岁减少 1 年;75 周岁以上的,按 5 年计算。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1)医疗费赔偿金额=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营养费+后续治疗费+康复费
(2)丧葬费赔偿金额=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6 个月
(3)死亡赔偿金赔偿金额=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或者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0 年
(4)被扶养人生活费赔偿金额=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年生活消费支出×20 年&pide;扶养义务人数
(5)精神损害抚慰金赔偿金额=一般不超过 5 万元
肇事逃逸致人死亡赔偿影响因素
一般来说,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是一种严重的刑事犯罪行为,同时也会涉及到民事赔偿。民事赔偿涉及的标准可能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因素:
受害者的经济损失:这可能包括医疗费用、丧葬费用以及受害者家属的经济损失,如失去的收入和赡养费用。
精神痛苦和丧失:赔偿可能涵盖受害者家属因失去亲人所遭受的精神痛苦和丧失。
惩罚性赔偿:根据法律规定,有时法院可以判决被告支付惩罚性赔偿,以作为对肇事逃逸行为的惩罚和警示。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的案例分析
案例:2022 年 6 月,李某驾驶一辆小轿车在高速公路上与一辆大货车相撞,造成小轿车内的王某死亡。事故发生后,李某驾车逃离现场。经交警部门认定,李某负事故全部责任。后李某被法院以交通肇事罪判处有期徒刑 3 年,缓刑 5 年。同时,王某的家属提起民事诉讼,要求李某赔偿各项经济损失共计 100 万元。
在民事诉讼中,李某提出,王某在交通事故中也有过错,应当减轻李某的赔偿责任。法院认为,虽然王某在交通事故中有一定过错,但李某在交通肇事后逃逸,导致王某得不到及时救助而死亡,应当承担主要赔偿责任。最终,法院判决李某赔偿王某家属各项经济损失共计 80 万元。
当发生交通事故时,当事人应当立即停车,保护现场,并及时报警。如果当事人逃逸,可能会导致更加严重的后果,如致人死亡。在这种情况下,当事人不仅要承担刑事责任,还要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因此,律师提醒大家,要遵守交通规则,安全驾驶,发生交通事故后要及时报警,不要心存侥幸,以免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