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意伤害致死法律程序怎么走

导读:
故意伤害致死一般判多少年
故意伤害致死一般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如果故意伤害造成他人死亡的,那么就属于故意伤害罪中最严重的情节,此时对行为人的处罚也是比较严重的。如果犯罪嫌疑人对被害人及家属,积极作出民事赔偿,可以在刑期上酌情减轻处罚,如果积极赔偿,则一般刑期会在12年左右。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三十四条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故意伤害致死怎么判
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一般判处故意伤害罪,可能判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由公安机关进行立案侦查,法院追究伤人者的刑事责任。如果行为人存在认罪态度较好,积极赔偿等情况的,司法机关也会从轻或减轻处罚,可能不判处死刑。同时,受害者近亲属可以在刑事诉讼期间,同时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要求对方赔偿相关费用,承担相应民事责任。如果伤人者被认定为一开始就有杀人的目的,则可能要以故意杀人罪论处,刑罚会相对重一些。
当故意伤害导致他人死亡时,法律程序将如何展开?当故意伤害致死案件发生时,公安机关会对案件进行调查和取证,然后将案件移交给检察机关。检察机关对案件进行审查,如果认为存在犯罪事实,就会起诉被告人。被告人会接受审判,判决结果由法院作出。在法院审理案件的过程中,会按照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进行。首先,法院将召集被告人、辩护人、原告人、检察官等出席开庭,审理案件事实和证据。然后,被告人可以进行辩护,原告人可以进行控诉。最后,法院做出判决结果,并对被告人作出相应的判决。
一、案件定性:故意伤害与过失致死
在法律程序开始前,首先要对案件进行定性。故意伤害罪与过失致死罪在量刑上有很大区别。故意伤害罪通常包括故意伤害他人身体并导致他人受伤或死亡的行为。而过失致死罪则是在行为人疏忽或轻率的情况下,造成了他人死亡。
二、报警与调查取证
当发生故意伤害致死案件时,首先需要当事人或目击者报警。警方会迅速赶到现场,对案件进行初步调查,包括收集证据、询问证人、讯问嫌疑人等。调查取证是法律程序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为后续的起诉和审判提供了基础证据。
三、起诉与审判
在调查取证完成后,警方将案件移交给检察机关,由检察机关代表被害人向法院提起刑事诉讼。在法庭上,控辩双方将就案件事实和法律问题进行激烈的辩论。法院将审查所有证据和事实,并最终作出裁决。
四、判决与量刑
法院根据控辩双方的辩论和证据作出判决。如果被告人被认定犯有故意伤害罪,他可能会被判处长期有期徒刑甚至无期徒刑。如果被告人的行为被认为是过失致死,那么他可能会被判处较轻的刑罚,如有期徒刑或缓刑。
五、上诉与申诉
如果被告人对判决不服,他有权上诉。上诉程序将重新对案件进行审理,并可能推翻或维持原判。如果已经服刑的人认为判决存在问题,也可以通过申诉程序来寻求纠正。
故意伤害致死法律程序是一个严谨且复杂的过程。通过了解其程序和各个环节,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法律是如何运作的,从而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尊重法律。在此过程中,律师的角色也至关重要,他们将为当事人提供专业的法律意见和代理服务,确保当事人的权益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在面对复杂的法律问题时,我们应当寻求专业的法律帮助,以便更好地了解并处理相关问题。
精神病人故意伤害致人死亡如何判刑
法律分析:不一定,要看情况的。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罚命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该负相应的刑事责任。还没有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话,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减轻处罚。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八条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责令他的家属或者监护人严加看管和医疗;在必要的时候,由政府强制医疗。间歇性的精神病人在精神正常的时候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者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