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假工资怎么算(病假工资怎么算2023)

导读:
病假工资怎么算
企业依法支付病假工资,是劳动法的基本要求。《劳动法》第七十二条规定:“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因此对于病假工资的支付应该按照法定标准进行认定。但是对于医疗期间工资的计算标准也是有一定讲究的。根据《关于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停止工作治疗、医疗期内待遇问题的通知》第四条规定:“因劳动者本人原因在一个月以内(含1个月)病休,应当视同正常工作时间支付其工资”。
因此按照法律规定,超过一个月以后病愈后可以视同工作年限计算一个月的月工资(实际为病假期间实际发放的工资);超过1个月以后病假期间支付其正常出勤工资;超过6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病休工资按60%计算(即实际为病假工资是不高于病休假前12个月平均工资,按照这个标准来计算,公司应支付给劳动者的经济补偿就应在6个月以上才能计算)。同时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员工正常出勤时所担任职务发放其相应薪资待遇。
一、法律依据
《关于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停止工作治疗、医疗期内待遇问题的通知》第一条规定:“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本人基本工资和社会保险缴费基数均不作调整,由企业和个人按国家有关规定继续享受医疗保险待遇”。
因此在一个月以内患病可以视同正常工作时间工资支付;超过一个月可视同正常工作时间工资。同时在法定医疗期内,企业应当按照劳动合同规定的标准支付员工工资,并视同提供了足额劳动。但这一标准并不是最高标准,而应当以员工实际出勤时所在岗位计算发放。
二、工资计算标准
在工资标准中,工资=基础工资+绩效津贴+加班(加班加点)津贴。企业在制定薪酬制度时,应当根据企业经济效益、职工实际工资水平以及职工岗位技能等因素,合理确定各种薪酬标准,并根据不同岗位的特点实行差异化的薪酬制度和管理方式。同时应该明确规定职工的工资调整幅度不得超过职工实际工资水平的5%。如果企业没有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应按劳动合同法规定支付经济补偿。此外,还应建立并执行与用人单位内部控制相结合的现代企业制度。即建立完善的现代公司管理制度,包括制定员工薪酬激励计划、建立健全劳动合同制度、优化企业内部控制流程、建立健全风险防范体系等各项内容。
三、劳动合同的约定,劳动者应遵守的条款
1、关于劳动合同期限是指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约定的从事某种工作并在一定时间内为一定对象提供何种服务的最长年限,一般是一年至两年不等。
2、关于月工资的标准:工资收入是指职工在单位的劳动时间内创造社会价值所获得的劳动报酬,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和奖金等多种形式。
3、关于福利待遇是用人单位与职工共同享有并承担相应责任的权利和义务,应包括物质补偿、岗位津贴等。
4、对于工作时间是指单位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对劳动者实施科学管理或安排合理工作时间的期限。
5、关于社会保险是由国家通过法律规定或合同约定在一定期限内向参加该单位并按一定比例缴纳保险费的一种制度,劳动者应按照规定缴纳社会保险费
四、关于经济补偿的问题
对于劳动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停止工作治疗、医疗期内待遇问题,劳动合同法并未明确规定。根据《劳动法》第七十二条的规定,企业如要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支付经济补偿。具体如下:
劳动者在医疗期内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在此期间因病或者非因工负伤的可以享受工伤待遇。企业解除劳动合同时可以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具体如下: (1)经济补偿金的计算基数为劳动者月工资收入;
(2)以当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为依据;
(3)不低于劳动合同约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4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