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案件的流程是什么

导读:
刑事案件的流程是什么
法律的普及让很多人知道了一些刑事案件,不过大家都觉得,这是一个很简单的事情,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刑事案件是指涉嫌刑事犯罪的人,如果有触犯了法律,在不知道情况下被公安机关侦查立案后所要经历的流程。这就要求大家在办案之前一定要了解清楚整个案件的情况和流程。下面我们就来简单介绍一下刑事案件的基本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34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刑事拘留后,应当在接到拘留通知书之日起三个月以内向公安机关提出逮捕申请;对于符合逮捕条件并且可能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应当在收到逮捕通知书之日起七个月以内向上一级公安机关提出批准逮捕请求。这是法律规定的关于批捕程序和期限的具体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431条规定:检察院审查起诉的案件,除有特殊情况需要延长期限的,应当在受理之日起十个工作日内向上一级公安机关提出延长期限的申请;上一级公安机关决定延长以后,通知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因特殊情况需要延长的,由上一级侦查机关负责人批准。
1、第一步:报案
在被公安机关刑事立案后,当事人就会有三种途径可以报案,一是自行报案,二是直接拨打110报警系统报案(如果案件需要向媒体曝光,也可以直接拨打110),三是通过刑事律师报案。不同的报案方式要求的材料也是不一样的。对于刑事案件的当事人来说,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进行报案和取证。
第一步:自行报案。如果当事人知道自己涉嫌犯罪而自己却不知道如何处理的话,那么就需要向公安机关进行举报了;第二步:刑事律师立案。在经过公安机关审批之后将会进入刑事程序,此时可能会要求当事人及其家属提供线索以协助案件调查;第三步:法律援助中心立案。
2、第二步:立案侦查
《刑法》第234条规定:立案条件:
(一)可能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的;
(二)可能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的;
(三)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公安机关发现犯罪事实,经查证属实的,应当立案侦查。在此之前,办案民警会对案件进行初步侦查,主要是询问和调查取证过程。但由于公安机关和检察机关都要办理案件,因此在立案阶段一般只有一个犯罪嫌疑人或者只有一个公诉案件在进行初步侦查过程。当然,也可以认为只有一个案件在进行基本的调查取证。但不管怎么说,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进行立案侦查还是要经过严格审查的,因为有些案件虽然已经经过初步核实,但是犯罪嫌疑人仍然具有重大嫌疑或者可能涉嫌其他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事实。
3、第三步:提起公诉和审判
提起公诉是检察院对侦查机关提请的案件提起公诉,向法院提起公诉。对于案件比较重大的情况,检察院可以要求法院进行审判。审判也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看双方当事人是否认罪认罚;第二阶段主要看案件定性。如果认定的是重大案情,可以建议律师为当事人申请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这样有利于犯罪嫌疑人在羁押期间能够获得较好的照顾。如果认定的是一般案情,则无需提起公诉;如果认定的是重大案件,则应起诉到法院,并由法院对被告人进行审判(如无特殊情况在两年以内起诉也可以);如果认定的是一般情节,如没有犯罪事实、证据充分等就可不向法院提起诉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