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裁员辞退员工补偿标准

导读:
公司裁员辞退员工补偿标准
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企业裁员的情况下,企业是需要支付补偿金的,补偿标准按照职工月平均工资计算。那么,公司裁员辞退员工补偿金怎么算呢?
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企业因生产经营困难经企业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大会讨论提出,可以裁减职工。裁减时所需资金由企业自有或自筹解决。在裁军、减员、下岗、转岗等情况下可以向全体工人支付补偿金;对部分减员或下岗工人可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裁决,请求经济补偿;对一部分减员和下岗工人可向法院起诉申请撤销已作出的仲裁裁决。若符合法定条件,仲裁裁决书是强制执行的法律文书。用人单位辞退员工后要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时,在经济补偿上要注意以下几点:
1)经济补偿包括被辞退职工本人应享受的基本生活保障待遇;
2)被辞退职工未享受的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险待遇;
3)被辞退职工未享受的住房公积金等。
1、按月发放。
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劳动合同时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按月发放是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对于一些没有经济补偿的企业来说,在辞退员工后,不给劳动者发放经济补偿费是非常常见的行为。这是因为当企业将一个岗位辞退后,如果没有及时足额支付补偿金的话,会给员工带来很多不便,比如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而造成用人单位资金链断裂、出现资不抵债的情况。根据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在辞退员工后的3个月内支付经济补偿。如果不及时足额支付经济补偿就会面临被起诉、被判刑甚至可能面临牢狱之灾。而在这个时间段内给予辞退员工一定数额人民币的补偿金,也是用人单位应尽的义务。
2、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前提。
只有在完成了工作任务,才能裁员。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四条第二款的规定,被裁员的职工必须要有完成一定工作任务。如果职工在规定时限内没有完成工作任务,用人单位就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如果职工没有按照用人单位的要求提交相关报告、材料等原因导致无法按时参加培训,又没有达到规定解除条件的,就不能进行经济补偿;
如果劳动者故意不履行义务,导致用人单位无法正常运转、或者不能按预定的计划完成生产经营任务,用人单位就可以解除劳动合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被辞退员工并未达到一定工作任务标准,用人单位就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如果职工的岗位性质是属于非核心岗位时,用人单位可以按照正常生产经营所需和劳动者就业能力为前提对职工进行裁员。
3、经济补偿标准应当以劳动者月工资为基数,按月支付。
经济补偿的月工资按照劳动者所在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计算。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如用人单位没有提供社保或公积金,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解除劳动关系后,劳动者不能享受社会保险待遇或者住房公积金福利待遇等,应当按照当地规定的标准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4、经济补偿金在工作年限内支付一个月工资的金额。
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且工资未实际发完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按职工月工资的六倍向劳动者支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