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证合同是要式合同吗,保证合同的效力和变更

导读:
保证合同是指保证人和债权人达成的,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由保证人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的协议。保证合同是一种重要的民事合同,对于保障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利益具有重要作用。那么,保证合同是否为要式合同呢?
一、保证合同的概念和特征
保证合同是指保证人和债权人达成的,当债务人不履行债务时,由保证人按照约定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的协议。保证合同具有以下特征:
1. 保证合同是一种从合同。即保证合同是为了担保主合同的履行而设立的,它以主合同的存在为前提,是主合同的从合同。
2. 保证合同是一种单务合同。即保证人只承担保证责任,而债权人只享有保证权利,双方不存在对价关系。
3. 保证合同是一种无偿合同。即保证人不因保证行为而享有任何报酬,债权人也不因保证行为而支付任何费用。
4. 保证合同是一种诺成性合同。即保证合同经保证人与债权人意思表示一致即可成立,不以标的物的交付为成立要件。
案例:甲公司向乙银行借款 100 万元,丙公司作为保证人提供担保。借款合同和保证合同均约定,借款期限为 1 年,年利率为 10%。如果甲公司到期不能还款,则由丙公司承担保证责任,代为偿还借款本息。
二、保证合同的形式和内容
保证合同的形式和内容是指保证合同应当采取何种形式,以及保证合同应当包括哪些内容。根据《担保法》的规定,保证合同应当采取书面形式,并且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1. 被保证的主债权种类、数额。
2. 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期限。
3. 保证的方式。
4. 保证担保的范围。
5. 保证的期间。
6. 双方认为需要约定的其他事项。
案例:在上案例中,借款合同和保证合同均采用了书面形式,并对被保证的主债权种类、数额、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期限、保证的方式、保证担保的范围、保证的期间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约定。
三、保证合同的效力和变更
保证合同的效力和变更是指保证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以及保证合同能否变更。根据《担保法》的规定,保证合同具有以下效力:
1. 保证合同生效的条件。保证合同生效的条件有两个:一是保证人与债权人应当以书面形式订立保证合同;二是保证人应当具有保证能力。
2. 保证合同无效的情形。保证合同无效的情形有三个:一是国家机关和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违反法律规定提供担保的;二是以法律、法规禁止流通的财产或者不可转让的财产设定担保的;三是未经批准及无权设立担保物权的登记、抵押登记、质押登记的。
3. 保证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保证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有两个:一是无效保证合同自始没有法律约束力;二是保证人承担过错赔偿责任。
4. 保证合同可撤销的情形。保证合同可撤销的情形有两个:一是债权人与债务人恶意串通,骗取保证人提供保证的;二是保证人与债权人恶意串通,骗取债务人提供主合同项下的财产的。
5. 保证合同变更的条件和效力。保证合同变更的条件有两个:一是必须经保证人同意;二是必须书面形式。保证合同变更的效力有两个:一是未经保证人同意的变更对保证人不发生效力;二是保证合同变更减轻债务人债务的,保证人仍对变更后的债务承担保证责任,但是应当取得保证人书面同意。
案例:甲公司向乙银行借款 100 万元,丙公司作为保证人提供担保。借款合同和保证合同均约定,借款期限为 1 年,年利率为 10%。如果甲公司到期不能还款,则由丙公司承担保证责任,代为偿还借款本息。后来,甲公司与乙银行协商,将借款期限延长 1 年,年利率降低为 8%。但是,丙公司并未同意变更保证合同,也未书面同意减轻保证责任。因此,丙公司仍然应当按照原保证合同的约定承担保证责任。
四、保证合同与要式合同
保证合同与要式合同是指保证合同是否属于法律规定应当采取特定形式的合同。根据《担保法》的规定,保证合同应当采取书面形式,这是法律规定的一种要式行为。因此,保证合同属于要式合同的一种。
要式合同是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或者当事人约定应当采取特定形式的合同。要式合同的要式效力是指合同如果不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形式,或者当事人约定的形式,就不产生法律效力。保证合同作为一种要式合同,其要式效力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如果保证人与债权人未以书面形式订立保证合同,则保证合同不成立,保证人不承担保证责任。
2. 如果保证人与债权人虽以书面形式订立保证合同,但未约定保证范围或者保证期间的,视为未约定,保证人应当对全部债务承担保证责任。
案例:甲公司向乙银行借款 100 万元,丙公司作为保证人提供担保。借款合同和保证合同均约定,借款期限为 1 年,年利率为 10%。如果甲公司到期不能还款,则由丙公司承担保证责任,代为偿还借款本息。但是,保证合同并未约定保证范围或者保证期间。因此,根据《担保法》的规定,丙公司应当对全部债务承担保证责任,而不仅仅是 100 万元的借款本息。
结语:
保证合同是一种重要的民事合同,对于保障债权人和债务人的利益具有重要作用。保证合同作为一种要式合同,应当采取书面形式,并应当包括法定的内容。保证合同的效力和变更应当遵循法律规定,不得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或者损害公共利益。在保证合同的履行过程中,应当注意保证范围和保证期间的约定,以避免不必要的争议和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