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虚假出资的法律后果是什么,股东虚假出资法院如何认定

导读:
股东虚假出资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股东虚假出资的的后果是需要承担补足出资额和承担违约责任;此外公司登记机关可以责令其改正,并处以虚假出资金额5%以上15%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需要承担刑事责任。
股东虚假出资会触犯刑法吗
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虚报注册资本金额百分之一以上百分之五以下罚金。虚假出资是指申请设立登记的公司使用虚假证明文件或者采取其他欺诈手段虚报注册资本,欺骗工商登记部门,取得公司登记,虚报注册资本数额巨大、后果严重或情节严重的行为。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六十八条:国有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由于严重不负责任或者滥用职权,造成国有公司、企业破产或者严重损失,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国有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有前款行为,致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徇私舞弊,犯前两款罪的,依照第一款的规定从重处罚。
股东没有实际出资怎么处理
根据《公司法》第一百九十九条的规定,股东没有实际出资,被认定为虚假出资时,由公司登记机关责令改正,处以虚假出资金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五以下的罚款。
《公司法》第二十八条规定,股东应当按期足额缴纳公司章程中规定的各自所认缴的出资额。股东以货币出资的,应当将货币出资足额存入有限责任公司在银行开设的账户;以非货币财产出资的,应当依法办理其财产权的转移手续。
股东不按照前款规定缴纳出资的,除应当向公司足额缴纳外,还应当向已按期足额缴纳出资的股东承担违约责任。
虚假出资的认定条件是什么
虚假出资指公司发起人、股东违反公司法的规定未交付货币、实物或未转移财产权,主要目的是为了吸引其他发起人或股东的投资,即欺骗的是其他发起人和股东。
(1)以无实际现金或高于实际现金的虚假银行进账单、对账单骗取验资报告,从而获得公司登记;
(2)以虚假的实物投资手续骗取验资报告,从而获得公司登记;
(3)以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出资,但并未办理财产权转移手续;
(4)作为出资的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的实际价额显著低于公司章程所定价额;
(5)单位股东设立公司时,为了应付验资,将款项短期转入公司账户后又立即转出,公司未实际使用该款项进行经营;
(6)未对投入的净资产进行审计,仅以投资者提供的负债高估资产的会计报表验资。
虚假出资罪立案标准是什么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虚报注册资本案(刑法第158条)
虚报注册资本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
(1)实缴注册资本不足法定注册资本最低限额,有限责任公司虚报数额占法定最低限额的百分之六十以上,股份有限公司虚报数额占法定最低限额的百分之三十以上的;
(2)实缴注册资本达到法定最低限额,但仍虚报注册资本,有限责任公司虚报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股份有限公司虚报数额在一千万元以上的;
(3)虚报注册资本给投资者或者其他债权人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累计数额在十万元以上的;
(4)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1)因虚报注册资本,受过行政处罚二次以上,又虚报注册资本的;
(2)向公司登记主管人员行贿或者注册后进行违法活动的。
股东虚假出资的法律后果是什么?
首先,股东虚假出资侵犯了企业的财产权益,违反了公司法中的诚实信用原则。根据《公司法》第十八条和第一百二十二条的规定,股东在出资过程中提供虚假信息或采取非法手段出资,将面临被要求返还出资款项,并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同时,企业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确认股东出资行为的无效性。
其次,股东虚假出资可能导致企业的行政处罚。根据《公司法》第一百三十九条的规定,证监会、工商局等监管机构在发现股东虚假出资行为时有权对违法行为进行处罚。处罚的方式包括警告、罚款、责令停业整顿等措施,甚至可以吊销企业的营业执照。因此,股东虚假出资不仅会损害企业的声誉,也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此外,股东虚假出资还可能构成犯罪行为,受到刑事处罚。如果股东故意提供虚假资金信息,逃避税收监管或其他非法目的,将可能涉嫌犯下刑事罪行,如虚假注册资本罪、行贿罪、贪污罪等。一旦被判定为犯罪行为,股东将面临刑事责任的追究,可能会被判处罚金、有期徒刑或拘役等刑罚。
股东虚假出资法院如何认定
股东虚假出资是指股东在设立公司时,未按照约定缴纳出资额或者以其他方式虚假出资的行为。如果股东虚假出资,法院可以根据以下几种方式进行认定:
1、审查股东出资的履行方式:股东出资应当按照公司章程的规定履行。如果股东以非货币财产出资,应当评估作价,核实财产,不得高估或者低估作价。如果股东未按照约定履行出资义务,例如以无实际现金或高于实际现金的虚假的银行进账单、对账单骗取验资报告,或者以虚假的实物投资手续骗取验资报告,或者以实物、工业产权、非专利技术、土地使用权出资,但未办理财产转移手续等,法院可以认定为虚假出资。
2、审查股东出资的验资证明:股东出资应当经过验资机构出具验资证明。如果验资证明与实际出资不符,或者验资证明存在虚假情况,法院可以认定为虚假出资。
3、审查股东出资的转移过程:如果股东以货币或非货币财产出资,应当及时将出资财产转移给公司,并办理相关手续。如果股东未及时转移财产或者未办理相关手续,法院可以认定为虚假出资。
4、审查股东的承诺和保证:在设立公司时,股东应当承诺其出资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并保证其出资额与公司章程所定价额相符。如果股东的承诺和保证与实际情况不符,或者存在虚假承诺和保证的情况,法院可以认定为虚假出资。
5、审查公司的财务记录和账目:公司的财务记录和账目应当真实反映公司的资产和负债情况。如果公司的财务记录和账目存在虚假情况,例如未将股东的出资记入公司账目或者虚构债权债务关系将公司的资金转移至具有关联性的另一公司等,法院可以认定为虚假出资。
总之,法院认定股东虚假出资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包括股东的履行方式、验资证明、转移过程、承诺和保证以及公司的财务记录和账目等。如果法院认定股东虚假出资,将会对公司和相关责任人产生相应的法律后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