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师函能收回欠款吗

郭铭芝律师 2024.04.02799人收看
导读:
律师函能收回欠款吗?律师工作的目标不只为打官司,而是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百姓的难题!

催款发“律师函”有用吗?

律师函的作用

1、可通过律师签发律师函以便捷的方式,追回拖欠的货款等债务。担保业务中拖欠货款的情况时有发生,如果直接通过诉讼方式解决,不仅需要等候很长的时间,而且还会因此失去客户。如果通过签发律师函向客户提出问题的严重性, 客户将会考虑通过诉讼方式解决对其的不利后果,一般会偿还借款。

2、在所发生的纠纷没有提起诉讼与仲裁之前,通过律师签发律师函,可以起到顺延诉讼时效的效用。在担保业务中发生的纠纷,是很麻烦的,追偿借款涉及到很多方面,因而及时顺延诉讼时效是非常必要的。

3、通过律师签发律师函可以澄清事实、制止不法的侵权行为。律师函具有澄清事实和震慑不法行为的作用,是一般商业信函、民间书信所不能及的。

4、用律师函履行其他法律告知义务。这方面有许多,如通知追认无权代理人的代理行为的、不安抗辩权的行使、同时履行抗辩权的行使、先诉抗辩权的行使、通知合同无效、撤销权的行使等等,凡是当事人具有的告知权利,都可以通过律师函来完成。

5、通知解除合同。这是合同法赋予当事人的一项权利,依据是《合同法》第九十三、九十四、九十六条的规定。告知对方合同自通知到达时解除。对方有异议的,可以请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机构确认解除合同的效力。通过律师函通知解除合同,需要注意一点,法律、行政法规规定解除合同应当办理批准、登记等手续的,依照其规定。

6、达成庭外和解协议。律师函的和解作用是其主要的用途。正是这个原因,使律师函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这类律师函通过通知对方在指定期限来人、来函、来电协商的方式来促使双方达成庭外调解协议。但要指定具体期限,并且要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另外,还要告知对方如果逾期不来处理,将面临什么后果,譬如起诉了、解除合同了、停止付款、停止供货了等等。

案情简介

2022年初,北京某建材公司(以下简称建材公司)与J公司达成不锈钢采购合意,由建材公司向J公司采购不锈钢及玻璃等材料,并按照约定支付价款,J公司将采购的材料送至工地,并为建材公司开具发票。

2022年1月,所有材料(包含不锈钢折叠门、门套、隔断、楼梯扶手和玻璃隔断)供应及安装工作均已完成。2022年1月20日,J公司应建材公司的要求为其开具了合同约定的货款总金额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但建材公司截止至2022年3月1日,仍未支付任何货款。

对此,J公司相关负责人曾于2022年3月4日通过电话连线的方式通知项目对接人王某,要求其尽快履行付款义务,对此,王某予以认可,并表示15天内履行全部付款义务。

截止至2022年3月21日,15天的履行期已过,建材公司仍未向J公司支付任何货款。

对于建材公司的上述行为,J公司负责人已经忍无可忍,决定用法律的手段去解决建材公司拖欠自己公司材料款的问题,遂找到了北京天用律师事务所,希望律师出面帮助解决问题。

天用律师接到案件后,了解了案件的全部经过,明确向J公司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北京某建材公司的上述行为,有悖于诚实信用原则,严重违反了合同约定,已侵犯J公司的合法权益。同时也告知这种案件天用律所处理的非常多,也非常有经验,让该负责人回去等好消息即可。

因北京某建材公司以上行为,天用律师撰写《律师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相关规定,郑重致函督促北京某建材公司履行下列义务:

一、收到此函之日起七日内向J公司支付合同项下的全部货款;

二、如建材公司在收到此函后对事实及金额有异议,可与J公司或受托律师联系。

如建材公司未能在上述期限内履行义务,J公司将启动司法程序追究相应的民事责任,届时建材公司将承担不必要的诉讼费、违约金、利息等相关费用,为避免双方诉累以及不必要的经济损失,请建材公司务必重视。

就这样,在建材公司收到《律师函》的第8天,天用律师致电该建材公司,商榷还款事宜及方案,强调了风险及后续的不利结果,并约定了还款方式,直接将该欠款打入J公司的账户里,其余不再赘述。

两天后,J公司惊讶地发现自己公司账户里到账的货款,遂和天用律师联系,天用律师告知J公司负责人,建材公司拖欠J公司的货款一事已解决,案件就此结案。

J公司的负责人和项目负责人都十分激动,没想到这么短的时间里,就帮助自己要回了拖欠的货款,全程都没有操心,就实现了自己想要的结果。赞叹天用律师的专业,办理案件快捷,确实找对了律所也找对了律师!同时也纠正了自己之前的误区,以为找律师就是打官司,时间也很长,以为会等很久。

天用律师告诉J公司负责人,律师工作的目标不只为打官司,而是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百姓的难题!

 

案例来源:大律“云律所”法律支持单位——北京天用律师事务所,以上为天用律所办理过的真实案例,为确保个人隐私和商业隐私,文中所有的名字均使用化名。

声明:该作品系作者结合法律法规,政府官网及互联网相关知识整合,如若内容错误,请通过 【投诉】 功能联系删除
分享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