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诉讼时效是多长时间?

导读:
交通事故诉讼时效是多长时间?交通事故是我们生活中很常见的事情,但是当交通事故发生后,我们应该知道自己的维权途径,其中包括向保险公司索赔、向肇事方追偿等。而如果需要通过诉讼来解决,那么就需要了解交通事故诉讼时效。下面跟着律师法律咨询平台律总管小编一起来看看。
1)车辆保险理赔时效与交通事故诉讼时效的区别
在交通事故中,最先想到的就是向保险公司索赔。那么车辆保险的理赔时效是多长时间呢?一般来说,根据《保险法》的规定,车辆保险公司应在出具理赔结论之日起15个工作日内将理赔金支付给被保险人或其代理人。而交通事故诉讼时效则是指诉讼时限,也就是从事故发生之日起,受害人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向法院申请起诉肇事司机。
2)交通事故诉讼时效的具体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零三条的规定,从事故发生之日起,三年内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而如果诉讼时效已经失效,则被告可以向法院提出“诉讼时效期间已过”,并可以获得判决;但如果被告没有提出或者法院驳回该请求,诉讼仍然有效。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因交通事故导致人身损害,那么时效期间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的规定计算,即从受害人首次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有损害赔偿权利之日起2年内。
3)时效期间计算方式
从事故发生之日起三年内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那么具体的计算方式是怎样的呢?如果事故发生有确切的时间,那么时间就以事故发生之日为起点,三年后的当月同一天就为时效期限。例如,2021年5月14日发生交通事故,则时效期限是2024年5月14日。
如果事故发生时间无法确定,例如因肇事方逃逸而无法记录时间,则起诉时效期限自肇事方查明之日开始,但不得超过鉴定认定的损害发生时间。
5)时效期间的暂停和中止
在时效期间内,有时可能会因各种原因导致诉讼无法进行。这时,时效期间的暂停或者中止就成为了必须考虑的因素。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诉讼时效期间可以暂停的情况包括:受害人没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下落不明,被告已承认或者主张了受害人所主张的诉讼请求,还可以加上受害人与被告同意暂停诉讼,法院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决定是否暂停。
诉讼时效期间可以中止的情况包括:当事人合法要求仲裁的,从提出仲裁之日起,到仲裁裁决发生法律效力之日止;当事人合法提起其他诉讼或者请求执行的,从提起之日起,到其他诉讼最终判决或者裁定发生法律效力之日止;当事人在合法期限内提出延长诉讼时效期间的申请,自法院裁定认为有理由的日起,到期日之前的一日止。
交通事故诉讼时效是指从事故发生之日起到起诉肇事方之日的一定期限,一般为三年(人身损害为两年),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如果诉讼时效已经过期,被告可以提出诉讼时效期间已过的请求,但如果被告没有提出或者法院驳回该请求,诉讼仍然有效。因此,在受到交通事故损害后,需要及时行动,了解相关诉讼时效规定,对自身权益进行维护。


